清代黄杨木雕伏狮罗汉
清代黄杨木雕伏狮罗汉
我国的木雕艺术起源很早,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木雕鱼,鱼周身阴刻有大小不同的圆状纹,形象生动,距今已有7000多年。我国古代木雕多用以装饰建筑部件或家具,也用以雕刻人物、动物等形象。
我国古代民间木雕著名的地区有浙江、福建、广东、江苏、云南等,其中浙江的东阳、广东的潮州、福建的福州并称为中国木雕的三大产地。
木雕的种类纷繁复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区分。如根据木质,可以分为红木雕、紫檀木雕、花梨木雕、乌木雕、黄杨木雕等。黄杨木生长极慢,俗称“千年矮”,然而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泽黄润,类似象牙,年愈久色愈深,古朴美观。但因木材体积较小,直径在15厘米以上者极不易得,故黄杨木雕多以小件为主,在雕刻技法上吸收石雕、牙雕艺术之长,题材有观音、罗汉、八仙、古代仕女、儿童、群马、花鸟虫鱼等。
福建省博物馆中收藏有一件清代黄杨木雕伏狮罗汉,木雕为立态,高30.5厘米,宽14.3厘米。罗汉垂眉、皱额,眯眼含笑,虬髯;头戴僧帽,帽后长巾披肩;身着阔袖通肩大衣,披袈裟,袒胸;左手握一禅杖,收于胸前;右手伸食指,向外曲举,足蹬草鞋。罗汉身左边蹲一伏狮,狮颈套圈,张口、翘尾,转首朝罗汉。木雕造型古雅,形态生动,线条圆润、柔和,质感较强,刀法细腻娴熟。此件木雕为清代柯世仁的杰作。柯世仁,福州象园村人,他先在马尾船厂当徒工,后改业雕刻花板,以后转雕人物,以擅长刻罗汉闻名。他是集前辈艺人传统技法之大成的一代木雕名家善于根据黄杨木、红木、竹子等不同材料的性能,运用劈、削、雕、剔等刀法,随心所欲,雕刻成风格各异的各种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