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发现神秘石洞深不见尽头 石洞题词于万历年间

海口美舍河生态修复,现场施工的工人在美舍河的苍屹湖畔,发现一处神秘石洞,石洞上“石室仙踪”四个字清晰可见。海口市文物局立即组织考古学家前往现场挖掘,“石室仙踪”遗址重见天日,再次成为海口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热点话题。
考古初步显现,“石室仙踪”题词于明万历年间(1608年),为福建泉州武进士海南副总兵邓钟的题字。7月27日,“石室仙踪”被列为海口市首批62个城市更新示范性项目之一,或将打造成为美舍河畔一处人文景观。
探秘
“石室仙踪”揭开考古新的一页
苍屹湖畔,在绿树丛林和杂草丛里,考古学家们在现场挖掘。这里鲜为人知,苍屹湖现如今被四周的高楼大厦所环抱,而在迈瀛村一侧,附近居民们的房子也将其围得仅剩下了一条羊肠小道,如果不留意,很难看到居民区背后这一片美丽的风景。
8日,在考古现场,绿树环抱之下,记者隐约看到几块巨大的岩石里有一个黑幽幽的洞口,洞口上方长满青苔的岩石上,“石室仙踪”四个字依稀可辨,落款处刻着“温陵邓钟”。
“这个石洞有人进去过,深不见尽头,直通附近凤翔路底下。”考古现场,一位林氏后人说,林氏祖墓紧挨着“石室仙踪”,关于这一神秘洞穴他们曾听到些许故事。一位在附近居住的88岁阿婆告诉记者,这一神秘石洞早就被人所知,据说仙女云游至此山峰后,迷恋这里的山明水秀,点峰成洞,并在洞里安居。但这也只是老人们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实际情况如何,老人也不得而知。“这山洞在战争年代还是一处防空洞,是避难的场所。”阿婆说,村里的老人口口相传,这一石洞曾有过“红色历史”,进入村子有口八角水井,这水井是解放初期解放军挖的。
而现场工作人员认为,这个石洞应该是一个火山溶洞,藏在海府地区一条“石龙”下面。这条“石龙”其实是一道相当长的石梁,长期以来因人们的生产活动多处被挖断,石洞也因此显现出来。
历史
石洞题词于明万历年间
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告诉记者,考古初步显现,“石室仙踪”题词于万历年间(1608年),为福建泉州武进士海南副总兵邓钟的题字。
“石室仙踪”,史书记载为“仙人峒”,洞高2.7米,宽2.1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邓钟题刻“石室仙踪”,横书行体,字径40厘米。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峒口有石炉,内有石版,题曰‘远七里,近七里,不远不近在七里’”。明人发现峒内题字,坦认“其事玄乎”。
“除了这一石洞外,考古还发现了石洞附近曾建有四个亭子和一处由邓钟所建的嬴惠庵。”王大新说,这次考古的重点,也正是盼能找到庵堂和四个亭子的遗迹。
据王大新介绍,万历年间被贬至海南的副总兵邓钟,曾给海南军事、政治建设作出许多贡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广东副总兵邓钟对此洞天福地格外痴迷。为此,他在仙人峒的前方兴建嬴惠庵,内安观音菩萨,供尼姑念经祭拜。其时,方圆十里,善男信女,祈祷还愿者不绝于途。
同时,广东副宪兵备督学蔡梦说锦上添花,也在嬴惠庵左边建会心亭。此后,嬴惠庵香火兴旺,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前往,并陆续在嬴惠庵边上建起了流芳亭等四个亭子。
挖掘
或将成为美舍河一处人文景观
7月27日,“石室仙踪”被列为海口市首批62个城市更新示范性项目之一。王大新表示,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一月有余,目前正在现场挖掘寻找嬴惠庵和四个亭子的遗址,若能找到遗迹并将其进行复原设计,或将成为美舍河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同时,关于副总兵邓钟对于海南的贡献和生平事迹,我们也在挖掘和整理。”王大新说道。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