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将再次对洪门水库进行水下考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1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到南城县,就洪门水库2017年水下考古工作与南城县委、县政府进行工作对接,并表示将再次对洪门水库进行水下考古。

 

  2016年11月,位于南城县的洪门水库因溢洪道闸门改造,需要开闸放水,水位下降了10余米,为20余年来最低水位。没想到,随着水位下降,被水淹了近60年,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部分遗迹露出水面,镇内的部分佛像、圣旨牌坊等古迹重见天日,引起国家文物局的关注。2017年年初,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业考古队一行10余人携带先进的设备抵达该县,对洪门水库摩崖造像周围水域古迹进行了为期10天的水下考古勘探作业,探查其水下的文物、古迹等。

 

  经水下初步测量,那尊引起游客极大兴趣的出水佛像整体高(含佛光和底座部分)约3.81米,属于大型佛像,其中佛头约0.7米,厚约0.65米。此外,考古人员在这尊摩崖石刻佛造像南侧还发现了摩崖石幡,从南往北依次刻有“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海众菩萨”,在石幡上方有一块约有30余字的摩崖石刻。现场专家表示,石佛造像头部螺发正前方有大而圆的髻珠,造像脸庞圆润,五官分布紧凑,初步推测或为明代佛像,且石佛并非孤立存在的,故推测此处或曾建有庙宇。

 

  据了解,洪门水库始建于1958年,湖区大小岛屿1086个。修建水库时,位于库区的硝石镇及63个自然村被水淹没。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硝石原名峭石,从公元前202年开始,南城县在此设置县衙,长达483年。硝石镇为该县当时最大的集镇、码头之一,是赣东通往闽西的交通要冲,为南城、黎川、资溪三县乃至闽西邻县贸易集散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