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清代绥远将军衙署再现恢弘“漠南第一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历时两年多的修缮和整治,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将军衙署6日正式以“新面孔”面世。

 

  将军衙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地位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至今已有280年历史。

 

  这一处带有浓重历史感的院落为塞外青城的繁华闹市增添了别样的庄重与雅致。

 

  记者了解到,重新开放的将军衙署占地2.64万平方米,以将军衙署为主体,以“绥远方式”纪念馆为辅助,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城市文物景观,再现了“漠南第一府”的恢弘景象。

 

  从乾隆二年开始第一位将军在这里任职到清朝灭亡的174年间,共有79位将军在这里任职,是管辖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的机构。将军衙署工作人员侯佳宁向记者介绍:“众多将军中有两位最杰出,一位是王常,是将军衙署的第一位将军,也是他亲自督建了现在的将军衙署。另一位叫克蒙额,他在门口的大召壁上提了‘平藩朔漠’四个大字,寓意为将军衙署是一个军事驻防城,能够保护北疆,抵御外来侵略。这也是整个将军衙署的意义所在。”

 

  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造的将军衙署,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共有132间房屋,按照前朝后寝规模建造,前面大堂二堂用来办公,三堂四堂用来将军休息。

 

  炎炎夏日,衙署内的四株丁香树成为游客的最佳乘凉之地。而这四株树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侯佳宁介绍说:“第48任将军在此任职的时候,他放弃高官俸禄换取四株丁香树,用于帮助他的爱妻治愈疾病,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从北京颐和园移植过来,这四株树便一直在院落里生长至今,也因如此,呼和浩特市最古老的丁香树便在这将军衙署里了。”

 

  从清朝时期的将军驻扎地到董其武、傅作义、乌兰夫等领导人物的办公之地,再到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人民法院,这座将军府里的一砖一木、一亭一树同时也见证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历史。

 

  修缮后的将军衙署向当地市民试开放期间,每天都会迎来上千人的参观。交管部门反映,由于排队参观的民众较多,曾一度影响车辆通行。

 

  6日,还没到开馆时间,当地市民汪正午早早便来排队等待领票参观,他说:“听说修缮后的将军衙署新开放了好多院落,有些因为历史原因损毁的也重新修建了,还有新展出的藏品,特别想来看一看。”

 

  时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首府呼和浩特市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国际宾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