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子城谯门遗址:垃圾多杂草长还有蜘蛛网

谯楼西侧的券洞展示区域内出现积水及杂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谯楼西侧的券洞展示区域内出现积水及杂草

 

谯楼门洞下面堆放着杂物-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谯楼门洞下面堆放着杂物

 

公园内杂草丛生,景观灯破损-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园内杂草丛生,景观灯破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园内的文化长廊等处有垃圾无人清理

 

  “谯楼遗址公园为什么不好好管一管?本来是去感受温州历史的,却只有心痛。”日前有网友发帖称,该公园里最大亮点就是五代子城谯门遗址,但近期去游览时发现,遗址处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记者昨了解到,由于省文物局认为五代子城谯门遗址的保护措施需要调整,该公园还未正式完成验收移交,目前由温州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代为管理。

 

  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董姝表示,目前正与省文物局进行对接,尽早确定调整方案,完成谯楼遗址公园验收和移交。

 

  现场直击


  杂草半米多高,部分垃圾桶结着蜘蛛网

 

  发帖者名叫叶若妤,温州人,从小对温州的文化历史很感兴趣,今年刚考上浙江海洋大学的历史学专业。

 

  叶若妤说,上周去谯楼遗址公园游览,结果眼前的景象令她非常失望。五代子城谯门遗址虽被玻璃保护起来,但底下有大量积水,上面漂着浮萍,还洒落着废报纸、奶茶杯等垃圾。而且城砖上杂草丛生,掩盖住注释的标记物。

 

  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模样,确如叶若妤所说。此外,公园旁边的管理屋房门紧闭,当时无人看守。公园内的杂草有些都长到半米多高,部分垃圾桶内结着厚厚的蜘蛛网。

 

  市民刘先生在遗址公园对面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他说,其实遗址内有人在管理,偶尔会来打扫一下。

 

  “名城”释疑


  方案一改再改,迟迟未能验收

 

  谯楼遗址公园目前是哪个部门在管理?记者了解到,该公园的建设单位为温州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为谯楼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2015年启动建设,至今还未通过正式验收。

 

  “由于该工程尚未正式移交,所以目前还是我们在负责日常的管理和清洁工作。”温州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郑宇旭表示,他们已委托专人负责对遗址移交前的清洁管理工作,因为管理经验所限再加上没有执法权,有时候没办法阻止乱丢垃圾,“我们会马上督促管理人员尽快将垃圾处理干净。”

 

  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2年时间,为何该项目还未通过验收?

 

  温州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玉飞解释,由于谯楼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工程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当时是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该项目的方案设计。

 

  “此次工程按照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牵头编制的‘温州谯楼及子城城墙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进行施工,设计重点在于做好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局部进行遗址展示。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多次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完善,最终方案于2015年3月底正式批复。”林玉飞说,2015年6月,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发包和开工,之后按照批复图纸顺利施工。2016年10月,工程竣工后,省文物局专家组来温组织验收,对遗址保护展示方案提出了意见。

 

  根据省文物局的意见,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马上对接市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论证。这是我市第一个遗址保护项目,其调整方案最终需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但一直到现在,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林玉飞说,这也导致了谯楼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迟迟不能正式验收,也不能移交给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只能由市名城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先代为管理,“我们将尽快让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移交政府管理部门,早日对市民开放。并加强后续管理力度,避免出现卫生差之类的问题。”

 

  市文保所


  所在位置环境存在特殊性,方案因此生变

 

  “方案迟迟不能确定,是因为遗址所在位置的地质水文情况存在特殊性。”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董姝说,专家认为,遗址地下常年水位较高,土遗址本体耐水性差,在温州高温多湿独特环境下,土遗址易发生霉变、开裂等一系列问题,砖遗址易发生碎裂、强度衰退等问题。

 

  董姝说,目前可能还是更倾向于采用更为保守的保护策略与展示方法,比如说遗址回填,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自然环境对遗址本体的影响,“我们现在正和省文物局对接,尽快将方案确定下来,让建设单位再次施工,并最终通过省文物局的验收。”

 

  五代子城谯门遗址是不是属于文保单位?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有没有管理责任?董姝解释,谯楼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五代子城谯门遗址是后来勘测发现的,目前还处于建设工程阶段,不属于文保单位,“但在工程验收后,我们会将其与谯楼一起打包,向省里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新闻+


  五代子城谯门遗址

 

  2014年,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市区鼓楼街谯楼的周边环境整治,对谯楼西侧原教育局办公楼旧址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早期城门及城垣遗址。经上海田野考古作家钱汉东对遗址现场勘察,确定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元瓘(887——941)镇守温州时所筑建。

 

  钱汉东当时建议,此处遗址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希望得到保护,辟为遗址展区,向公众开放,并立碑记叙此事,给后人留下文化记忆。

 

  2015年6月,我市启动谯楼保护与展示工程,温州名城建设投资集团在市文广新局、市考古所的指导下负责施工。谯楼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采用大部分回填、局部遗址展示的方式,规划在谯楼西侧设置券洞遗址保护展示区,并建设有园林绿化、文化长廊、古城墙遗址轮廓展示等设施的谯楼遗址公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