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诗筒翰墨飘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人的诸多文房用物中,有一款诗筒,很容易被人忽略,误以为是形制特殊的笔筒,或供随身携带毛笔的辅助用具。实际上,古人把文房器具的精良,视为衡量生活品质高低的一大要素,器不厌精,类不厌细,一物一用,绝少有混合使用的现象。诗筒是专门用来存放或寄送诗札、文书、信件的器具,除了实用性,还兼可作为书案上的陈设装饰,故又追求形式与工艺的美观,这也促使诗筒发展成为了一种既称心、又乐志的文房器物。

 

  诗筒的兴起,是与诗歌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的,于唐代使用最盛。诗人们居家或旅行途中,口占吟诵,偶有佳句,就用笔墨记录下来,装到一个专门的圆筒里,可避免纸张皱褶或被揉烂,也能防止被雨水淋湿。此外,亲友之间诗文酬答,或传送、保存珍贵的文书,也会用到诗筒。唐代白居易常与好友元稹作诗唱和,作有《醉封诗筒寄微之》诗:“为向两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诗筒即为二人唱和有应的道具。明代高濂的《燕闲清赏笺》,记载晚唐令狐绹有一铁诗筒,口径不到一寸,长仅四寸,里面装了抄写九经的蜡纸,可随时拿出来诵读。诗筒在气象莽苍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无数诗人的智慧光亮。

 

  诗筒有多种材质,竹子(图1)、玉石(图2)、瓷、象牙、兽角、刻铜、红木,但最多见的是竹子。缘于竹筒取材方便,还有防潮功能,能防止纸张受潮发霉,也能避免干燥变脆,导致破损。诗筒主要有两种形制,一是取较大的竹节,一端留底,一端开口,居家之际,把诗文、书信、卷轴插放到筒中,可随时取阅。另一种是选取口径约一寸、节距较长的竹节,两端并不打通,而是根据三七的比例,把竹节锯成两段,然后在接口处打磨出可盖合的空隙。用的时候,把纸张插入较长的竹筒部分,纸头外露出约一寸,然后合上盖子,即可防水防皱。同时还可以用绳子系挂在身上,便于长途旅行或投递。不同造型的诗筒,功能上都是一致的,即成为诗文佳句的隐秘仓库。

 

  于实用性之外,诗筒也是文房书斋的陈设点缀之物,其装饰艺术与笔筒相似,工艺技法繁多,有浅刻、圆雕、留青、浮雕、镂雕等,既有独用一种技法的,也有多种技法并用的。图案题材有诗文警句、人物花鸟、山水景物、铭文题印。工匠以刀代笔,从不同审美角度把书画艺术移至诗筒的表面,以笔墨意趣或构图的动静对比,令诗筒更具文化气息和吉祥寓意,成为浪漫诗学的外延叙事。

 

  就收藏而言,诗筒首以材质为重,材质之外看所属时代和雕工。出自名家之手,或构图优雅、画面生动、寓意深刻,抑或字体娟秀、抑扬顿挫,极具文人气息,以及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包浆浑然一体的作品,即为精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