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ⅳ―53所属地区浙江·绍兴·嵊州市
遗产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浙江省嵊州市申报日期2006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等许多省、市、地区,它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清末在曲艺“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吸收余姚滩簧、绍剧等曲种、剧种的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成型,当时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1916年进入上海时称为“绍兴文戏”,1930年以后又发展成为全部由女演员演出的“女子绍兴文戏”。1938年改称越剧。以后在发展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形成优美抒情的艺术风格。
越剧是一个晚出的剧种,它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越剧唱腔属板腔体,早期曲调单一,后来吸收其他剧种、曲种音乐,逐渐丰富起来。越剧曲调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主要有尺调、四工调、弦下调三大类,其中尺调又分慢板、中板、连板、散板、嚣板、二凡、流水板等。越剧的脚色行当分为小旦、小生、老生、小丑、老旦、大面六大类,其中小旦又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花衫、正旦、武旦六种,小生又分为书生、穷生、官生、武生四种,老生又分为正生、老外两种,小丑又分为长衫丑、官丑、短衫丑、女丑四种。越剧早期演出较为简单,后来搬用其他剧种的动作程式,又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基本动作。1942年,在袁雪芬等的倡导下,越剧一方面吸收话剧、电影的表演方法,真实、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一方面学习昆曲、京剧优美的舞蹈身段和表演程式,使外部动作更细致、更具节奏感。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了越剧表演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独特艺术风格。
越剧有不少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西厢记》、《追鱼》、《情探》、《盘夫索夫》、《柳毅传书》、《碧玉簪》、《三看御妹》、《打金枝》、《玉堂春》、《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
舞台美术也是越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越剧就开始采用带有中国画特色的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服装样式结合剧情进行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古代仕女画,款式清新自然,色彩、质料柔和淡雅,对传统戏曲服装作了很好的发展。
越剧在短短百年内发展成熟起来,成为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奇葩。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迅速传播到华东、西南、华北、西北、中南、东北等地,并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以其典型的东方艺术特征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赞誉。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多元化和文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越剧的生存发展出现危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