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宋代摩崖石刻及石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北磁县文物部门近日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宋代摩崖石刻及石碑,其内容均为宋代重修稠禅寺纪事。

 

  新发现的摩崖石刻与石碑位于磁县白土镇北羊城村东约3华里山上。此山紧邻漳河,山势险峻。半山腰有一处山洞,当地人称“稠禅洞”。摩崖石刻与石碑就在洞口一侧下方,被荆棘杂草遮盖着。

 

  摩崖刻字处为一大块磨光石面,高约1米,宽约1.5米。碑文130余字,字体疏松,为小楷,石刻上可见“磁州滏阳县羊城村,今为稠禅覆修堂中……”等文字,落款日期为“宣和三年三月三日”。宣和为宋徽宗年号,宣和三年即为1121年,距今896年。

 

  在摩崖石刻下方还发现一通石碑,石碑碎成三块,旁边有碑座,从外观上看像是石龟,初步判断是专门驮碑的神兽赑屃,赑屃头部缺失。碑文300余字,为楷体,历经千年风雨侵蚀,部分字模糊不清,但“重修稠禅寺碑记”几个字清晰可辨。铭刻记载,石碑刻于宋宣和年间。

 

  羊城村村民马良永介绍,该村东北约2华里的山下开阔地带有一处规模比较大的寺庙遗址,相传北齐高僧僧稠大师在此修行,当地人称为“稠禅寺”。

 

  “从摩崖石刻和石碑上的文字来看,我们判定为宋徽宗时期重修稠禅寺所刻。”邯郸历史学会会长、文史专家刘心长说,据《续高僧传》记载,北齐文宣帝在邺西南80里的龙山之阳为稠禅大师建有云门寺,稠禅大师在此弘传禅法,最后圆寂于此。从北羊城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摩崖石刻和稠禅寺遗址与史料记载的云门寺方位大体相当。文物专家推断,云门寺遗址极有可能在北羊城村附近。

 

  刘心长说,宋代摩崖石刻和石碑的发现,为研究稠禅寺与云门寺之间关系提供了年代较为久远的实物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