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ⅳ―87 所属地区 河南·濮阳·南乐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河南省南乐县 申报日期 2006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并赐其《盂兰盆经》和锡杖。目连在地狱历尽艰险,最终寻得母亲,一家团圆超升。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积淀深厚的音乐素材及情景交融、观演互动的演出排场,在民间盛演不衰,一度广泛流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福建、河南等地。
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目连戏是以《目连僧救母》而得名,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堪称戏剧鼻祖。
目连戏最早形成于北宋。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观者倍增。”至明,有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清康熙年间入宫廷,皇家也搬演此剧。时张照有《劝善金科》传奇,均以目连之母蒙作恶不善之冤,被打入地狱,求佛救母为主要情节。
目连戏自宋代由开封流传到河南南乐。南乐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古代的交通不便,地域偏僻,使该戏曲形式一直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其表演形式,戏剧程式等方面,无不带有传统文化痕迹。
南乐目连戏是流行于河南省南乐县民间的一个口述本,就其情节和思想内容及主要人物,与唐代的目连变文一脉相承。该剧以民间杂耍为主,综合戏曲、武术、焰火、魔术于一身,服装、道具、化妆、表演均有独特之处,由于深藏民间,至今仍保留粗犷、原始面目。
目连戏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对中国的戏剧起源、沿革及发展传承等研究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为研究华夏史学史、文学史、民俗文化等提供珍贵资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