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叶形雕蟹图端砚
砚,是磨墨器,又称砚台、墨池、墨海、墨盘。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的端州的端石、安徽的歙石、甘肃临洮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著名的端砚、歙砚、洮河砚,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洮河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一直到今,人们还是这样讲。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也最大,它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的美誉。
巩义市博物馆里珍藏有清代康百万庄园的叶形雕蟹图端砚。叶形雕蟹图端砚,形如一张肥厚的荷叶,叶角一只活跃的螃蟹,构思巧妙,准确而又含蓄的表达出一副闲散、宁静、安逸的乡歌图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时,端砚列为贡品,朝廷设有“砚官”督办砚务禁止民间采制,但一些贪官污吏、恶棍土豪都借此巧取豪夺,贪赃牟利,鱼肉百姓,更加重了人民的灾难。然而也有例外,明朝王元珍在端砚的砚铭上镌刻着一则有关包公与端砚的故事,赞美包公执法不阿,为官清廉的精神,当时包公奉调端州任职,他爱好书法,更喜欢端砚。然而他为官正直清廉,坚持不取一砚,当他离任升任御史之日,行舟至羚羊峡时江面上突然狂风大作,波涛翻滚,包公站立船头,不禁仰平长叹:“我包拯没做亏心事,奈何天理不容。”说毕即吩咐随从搜索船舱,看有无不清之物,家人包兴深知主人脾气慌忙取出一方“双龙争珠”端砚,告知乃地方乡绅所赠,包公即将它抛入江中,顿时江面上风平浪静,云散日出,与此同时,江边冒出了一块美丽的绿洲,后人将此绿洲称为“砚山”,至今犹在。
砚台,不仅仅是研磨器,它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每一个砚台可以体会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