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曲子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户 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西安市户县 申报日期 2007
眉户(?d??)是陕西地方剧种之一,也称为“陕西曲子”,唱眉户也称为“念曲子”。相传因起源于太白山麓的眉县和户县一带而得名,眉户历来以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殡丧等方方面面的言情为基调,以丰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志趣和爱好。这一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众多爱好者的感情寄托与精神享受。
眉户戏的主要素材起源于陕西民间的民歌、情歌、牧歌、樵歌、渔歌以及民间小调和童谣,经过历史的变迁,人们在演唱时对曲调作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现在这种以套曲为形式的音乐特点。由于它唱腔清雅悦耳,唱词通俗易懂,非常大众化,且题材大多表现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再加上一些传统的历史故事联唱,满足了各层次群众的需求,能够作到雅俗共赏,广受男女老少的欢迎。它究竟产于什么年代,因为史料上记载不详,众说纷云,莫衷一是,难于考稽判断。据学者和艺人们讲述,应该是在继承元代小令(单首曲牌)和套数(联首曲牌)的基础上,又汇入明清俗曲和民间小调,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种戏曲形式。换言之,是由历代的―人或数人坐唱―个故事,发展到近代的由演员分工角色,由数场折子戏来完成一部完整的眉户本戏随后搬上舞台演出,直至展现在银幕和银屏上。由于时空和地域等因素的存在,历来的曲牌名称,往往都是一曲多名,或一名多曲。元代的南北曲中就有黄龙滚、五更啭、满江红、罗江怨、柳青娘、珍珠帘……明代的小曲中就有银纽丝、哭皇天、闹五更、打枣竿、耍孩儿、太平年……清代的小曲中就有剪 靛花、叠断桥、跌落金钱、绣荷包、四大景、边关调、平调、勾调、钉缸调(呀呀油调)……这些历代曲牌的名称和现代眉户曲牌的名称是何等样的相似?这很有可能在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但究竟此曲牌是否彼曲牌,还有待更近一步的考证才是。清末王慧泉先生编辑的眉户唱本《羽衣新谱》曾在序文中赞美眉户戏“是古诗源、是新乐府,是莲叶曲、是竹枝词。”可见眉户戏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已经相当大了。
眉户的曲调优美动听,艺术感染力极强,流传的地域很广,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使得它更趋完美,更具魅力。它不仅在陕西境内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还向邻近的省份发展演变并流传,直至在好些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眉户的踪迹就非常广泛,大西北的大部分专业文艺团体都演出眉户戏。甘肃境内有些地方还把眉户称为《兰州鼓子》:青海民间艺人运用浓郁的青海方言演唱的眉户曲调,当地谓之《青海平弦》,它和《青海花儿》同样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伊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也传唱着眉户那优美动人的旋律,锡伯族同胞用特有的民族语言演唱的眉户曲调更富有民族色彩,再加上民族音乐舞蹈的融汇,一个深受锡伯族、回族、汉族群众喜爱的《新疆曲子》便逐步形成了。在山西省南部以临汾和运城两个地区为中心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眉户调。由于眉户在晋南为当地群众所喜爱,所以有的市县还设立了专业眉户剧团,而且业绩颇丰,多年来在全国性的戏曲汇演中获奖剧目层出不穷。河北省邯郸地区平调落子剧团演出的《卖布》就是由眉户传统剧目《张连卖布》发展演变而成的,这出戏亦然保持了朴素真切的演唱特点和曲调结构。眉户由陕南大巴山区流传入川,天府腹地广汉市剧团也演出了地地道道的眉户戏,他们的川腔道白自然地掺杂着川味的特点,但确实演唱好听。眉户戏还随着汉水流入湖北的西北部境内,在郧阳地区就有眉户曲调在民间流传。眉户戏在河南省的陕县以西、灵宝一带也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也有文艺团体演出过眉户戏。眉户戏以它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优美流畅、自然清新的曲调,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眉户不但是我国西北部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全国乃至海外也颇受人们的欢迎和爱戴。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之处的秋河两岸,有个"陕西村",那里的先民是公元1879年,从陕西蓝田迁徙过去的,称为东干族。眉户曲子在当地颇为流传,人们用代有异国韵味的关中方言演唱眉户曲子,别有一番情趣,常见的剧目有《鳏夫上坟》《寡妇验田》等。1949年10月,周恩来总理就推荐眉户现代戏《十二把镰刀》,随新中国代表团赴东欧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在莫斯科演出,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好评和欢迎,从而使眉户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走向世界。澳大利亚、牙买加、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和朋友曾不远万里来到古都西安,探索眉户的真谛。澳大利亚悉尼市马克理大学高级讲师戴维?霍尔姆(贺大卫)博士不但为眉户音乐的魅力所顷倒,而且能用比较地道的关中方言演唱“陕西曲子”,这不是一般的热爱所能取得的成绩,而是被眉户这种艺术的魅力征服了他,陶醉了他,在多年的苦心钻研后才取得的成就。由此可见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凡是能被中国人民喜欢的东西,同样可以被外国朋友所喜欢。
眉户的音乐形式属曲牌联套体,即将所叙故事情节用一系列眉户曲调串联起来演唱,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形式比别的板腔体形式的剧种更为灵活多变,随着剧情的发展,喜怒哀乐的表现非常自如,而衔接也很流畅自然。眉户历来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传说,究竟有多少曲调,确实很难准确统计,因为它自身生长的流程,随时都在吸收新的素材,从而使自己不断处于发展壮大之中,但上述传说足以说明眉户曲调是非常丰富的。所谓大调,泛指比较高雅,旋律结构沉稳,跌宕有致,意蕴深邃。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而且演唱难度也比校大,故而在一般眉户剧目中很少应用。如老龙哭海、黄龙滚、满江红、大金钱、阴司长城、落江怨、背宫、老五更、吹腔、韵调等曲调就属这一类型的。而小调因说唱性很强,悦耳上口,易学易唱,比较便于掌握运用,因之,现在各地一般上演的眉户剧目采用最多的曲调当属小调,如岗调、劳子(平调)、莲香(山茶花)、太平年、紧诉、五更、金纽丝、银纽丝、剪花、勾调、闹调、戏秋千、倒卷珍珠帘等。这些曲调在陕西的黄土高坡随时都可以听到有人在哼唱。到了农闲及逢年过节喜庆之日,民间清唱班子更是活跃非凡。眉户这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的普及由此可见一斑。
眉户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唱规律,若一折联唱剧目开首用“月头”起腔,那么最后必以"月尾"终结,开首若用“背宫”起腔,那么最后必以“背尾”终结,开首若用先“月头”后“背宫”那么结尾就应是先“二背”后“月尾”了。过去的眉户艺人一般在演唱时都是严格遵循着这种套曲公式的。
眉户通常是以三弦为领奏乐器,板胡和竹笛相伴,俗称“三大件”,再加上梆子、碰铃击节拍(有些地方的群众在“念曲子"时也有以筷子敲击菜碟儿为节拍的),四页瓦打花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各显特长、互为联贯,浑然一体、十分迷人的小乐队。当然,这种小乐队只能适应民间殡丧嫁娶,祝寿满月,乔迁新居,还愿谢神等小型活动,要在舞台上演大戏,乐队当然要随着演出形式的改变而变化。
眉户的演唱形式基本还是沿袭运用了过去的男女同腔同调。定调多为“f”调、“g”调、“bb”调,也有部分曲调因旋律音域的问题用“c”调和“d”调演唱才更能表现出它的韵味。眉户和陕西其它剧种一样,也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最富有代表性的便是“4”和“7”两个音符的应用,它的“#4”是微升、“b7”是微降,这种微升微降的特色音符一般在谱面上不于表示,全凭演唱者和演奏者通过某些口传心授、录音示范,逐步理解慢慢感受,最后才能达到惟妙惟肖运 用自如的程度。在眉户演唱中,以“3”音和“6”音为主音的 曲调必是花音,亦称为硬音,多表现于欢快的情绪;以“4” 音和“7”音为主音的曲调必是苦音,亦称为软音,多表现于悲痛情绪,也有以金、银称谓来区分花音、苦音的。演出时,根据剧情的需要,若是要表现欢乐明快的题材时常用采花、剪花、莲香、三六调、勾调、闹调、花岗调、反片、石片、金纽丝、说道情、两头忙、闪扁担、五里墩、十里墩、戏秋千、妹叔调、小放牛、一点油、鱼卧浪等。若是要表现悲痛题材则常用西京、东京、五更、长城、琵琶、闪断桥、金钱、祭调、哭海、哭道情、哭纱窗、银纽丝、滚白等。表现叙事题材最常用的是劳子一串铃、闹调一串铃、五更一串铃、秋千一串铃、黄龙滚、慢诉、紧诉、串句背宫等。这种分类的方法是按照历代的眉户艺人演唱习惯而自然形成的,在某些程度上已被人们认可,因而自然的沿袭了下来。
眉户在陕西的形成与发展虽然有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说,但就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而言,眉户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路。换言之,眉户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流派。东路眉户分布于西岳华山一带的渭南地区,当地群众亦有称为“迷胡”的;中路眉户分布于西安、长安的周边地区;西路眉户分布于西府的咸阳和宝鸡地区。至于南路眉户则主要分布于安康、汉中、商洛地区,以及毗邻的湖北省郧阳,四川省广汉、达县等地,当地称之谓"郧阳三弦"、"迷壶戏";北路眉户主要分布于延安、榆林等地区,具有浓郁的陕北民歌特色,当地亦有称作"清曲"的。各路眉户均各有特点各具所长,都有自己的群众基础。东路眉户善于表现慷慨激昂的须生、红生、花脸戏,因之帝王将相剧目居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