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老照片中追忆惊心动魄的“东山保卫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山县著名曲艺家谢溪添家中,珍藏有一张珍贵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写着“东山少年与厦门空军合影于厦门夏令营”。其中蕴藏的故事吸引了我深入探究的兴趣。

 

  这是当年东山岛5名夏令营小营员和带队老师、空军辅导员的合影。5名少先队员脸上荡漾着春风,画面令人倍感温馨。谢溪添手指照片介绍,当时我们都是东山岛小学四五年级的“三好生”,“坐中间这位叫陈小全,是1953年7月16日东山保卫战‘英雄八少年’之一。”从照片中可看出,谢溪添个子最小,他说那年他12周岁,能百里挑一被选中可能与他是校园的文艺骨干和归国侨生有关。所以,一到夏令营他就被委以“中队长”。福建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夏令营活动纪录片,就有谢溪添当小号手、唱歌跳舞等多个镜头。原来,谢溪添1942年出生于新加坡,1948年回祖地东山岛读书。

 

  据谢溪添回忆,“那时候从东山岛出一趟门要几经周折。”那天上午9点从东山县城坐上每天开往漳州的惟一班车,当时未建八尺门海堤,要搭渡船过八尺门海峡。沿途路况很差,汽车常会“抛锚”,直到下午5点多才到漳州。当晚只好在漳州过夜,翌日再乘车到厦门。当时厦门也是海岛,海堤尚未竣工,勉强可以通车,汽车在坎坷不平的堤路上气喘吁吁开了好长时间。经一路颠簸,小营员们感到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谢溪添他们一行抵达夏令营宿地——厦门鼓浪屿女中,才得知近70名营员分别来自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地,而来自东山岛的他们5名营员之所以被“单列”,正是得益于1953年东山保卫战的胜利,当时毛主席曾总结道:“东山保卫战的胜利,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是全国的胜利。”

 

  这次厦门夏令营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有交流读书学习经验、体验军旅生活、了解国防知识、文艺联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参加夏令营,我首次看到、摸到我军的战斗机。”说到此,谢溪添显得十分激动,仿佛又回到当年。他说,那时厦门与东山岛一样是东海最前线,火药味非常浓。夏令营期间,不时听到台湾军机掠过厦门上空的声音,解放军叔叔向我们讲述抓特务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谢溪添回忆:“在夏令营,厦门的空军叔叔和蔼可亲,悉心教我们自理生活,在我离开家近半个月时间,小伙伴们亲如兄弟姐妹,使我打消了想家的心酸。”

 

  谢溪添说,因为他们是来自东山岛的少先队员,夏令营活动多出一项内容——向全体营员讲述一年前发生的东山保卫战的故事,主要有“英雄八少年”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监督坏人活动等勇敢机智的故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谢溪添,还被特邀向部队战士演讲我军指战员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为了扫除前进中障碍,在弹尽时用身躯堵住敌人地堡机枪的张学栋;有重机枪班副班长黄飞龙在山头仅剩他1人时,毅然拉响手榴弹扑向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演讲生动感人,赢得全体营员的阵阵掌声。

 

  岁月如箭,韶光飞逝,昔日天真烂漫的少年早已成了发染霜雪的老年人。“时间可以让我变老,可以将我青丝变白发,可是抹不去我的美好记忆。”谢溪添深情忆念当年可亲可敬的陈龙淡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不知他们现况如何?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与他们相聚在美丽东山岛,也希望能够旧地重游,共同追忆厦门夏令营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