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微音画艺及其作品市场价值初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任微音(1918—1994),原籍云南,自幼生长在上海,童年酷爱绘画。他家庭环境优越,早年家里为他聘请法国家庭教师。后考入新华艺专,毕业后入上海美专研究所,师从王济远、潘玉良。他1938年举办第一次个展,受前辈吕凤子、陈之佛、潘天寿的关爱,先后入重庆国立艺专和上海美专任教。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自创“东方画室”;1959年创作《桂林公园》选入上海风景画集;1987年在广东画院举办“任微音油画展”;1988年在美国纽约哈夫纳画廊展出作品;1991年出版《任微音作品集》。

 

  任微音的油画作品一向给人富于东方情调的印象,这种美感来自其独特的薄彩画法。他先用流畅的笔调铺设出古朴沉郁的意境,再从中提炼出线条,勾勒以灵动的笔线,布局、结构浑然天成,令人击节赞叹。无论是静物、花卉或风景,都丰富而充满诗意。任微音的许多作品都采取放射状的构图,特别是风景作品,再加上洗练的笔线,使画面显得更富动感,更见风韵。笔线的运用使得黑色成为与棕色并驾齐驱的主题,这一传统绘画中的主要颜色,在任微音的巧妙运用下,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整个作品注入生命力。

 

  任微音以出色的才华、流畅而具有东方艺术的笔线与抒情画景,令人欣赏赞叹。也许是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任微音生前创作的油画尺幅都不大,表现的多为深巷庭院、渔港街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但站在他的作品前,观者会感受到一种只有中国画才拥有的气韵,而这种气韵多半是由线条与细腻、老辣的小笔触组成的。

 

  “文革”时,任微音无力购买画布,就在印废了的纸板上画,用不起颜料,就添加油料,在那些日子里,作画还需偷偷摸摸,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他最终摸索出一套技法,画出许多上乘之作,这段时间画出了以前和以后都难以呈现的作品。

 

  任微音的用色是深沉的,有点苦涩,在苦涩中有底蕴,让人体味再三。如他的《荷花》《莘庄民居》《北郊所见》堪称杰作。他花费六十多年苦心追求油画的中国风格,像他这样有成就的油画家,在圈内是不多的。他对油画的本质和民族文化,有创造、有贡献。无疑,他的作品是第一流的。

 

  任微音的薄油彩,是以大量的调色油稀释颜料,以达到能流动和互渗,的确出现一种有别于厚涂的艺术效果,使其作品不可能通过临摹再现,就是任微音自己也创作不出相同的第二幅,但它难以长期保存。读任微音的画,是读一个艺术家的人生,浮华、绚丽、悲壮、惨痛、惆怅、渺茫、淡泊……画的后面,或许藏着一个民族的感情与经历。

 

  根据雅昌拍卖网站统计数据,早在2001年,任微音作品就已见诸国内拍卖市场。在上海国拍2001秋拍中,推出其一幅《水乡》油画,估价5000—7000元,当时并未成交;不过该拍卖行次年秋拍中推出的另一幅《上海植物园》纸本油画,估价3800—5800元,最终以9000元成交。此后,其作品亮相拍场的频次增多,价值也逐步凸显。如在2005年上海天衡秋拍时,其作品《上海近郊》一举拍得30.8万元;到了2011年上海泓盛春拍时,推出的1982年作《公园一角》油彩画布(见图),拍出115万元高价,创下其作品最高成交价格纪录。伴随着拍卖市场周期性调整,任微音的作品也经历了一波调整期,价格有所回落。如在去年保利香港秋拍中,推出他1989年创作的《天山公园之春》油彩画布,估价8万—10万港元,最终以9.44万港元成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