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武术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1―5―24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肃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沧州肃宁县 申报日期 2007
宁县地处冀中腹地,京九、朔黄两条道路在此交叉过境,总面积 52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余人,东与河间交界,北与高阳(保定)接壤,西与蠡县(保定)为邻,南与献县、饶阳(衡水)毗连。
肃宁县城北尚村镇是全国皮草交易集散地, 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裘皮之都”。自古肃宁民间有崇文尚武习俗,古有清代武状元哈攀龙,今有国宝河北梆子艺术大师武生裴艳玲,其民间文化积淀构成了武术戏生长和传承的环境。
肃宁武术戏已有三百年历史,据传,明隆庆年间,肃宁武师张子谦率其家人,晋京卖艺,结识了南方某昆曲剧团,后又同台演出,时唱时打,多种形式不断融合,形成最初的武术戏,在北京演出时一炮打响,极受欢迎,后张子谦因故率班回到肃宁,当地百姓是喜闻乐见,因此附近的高阳、河间、沧县、盐山等地纷纷效仿,使得武术戏红极一时。
武术戏的曲目较多,至清末民初,全县有四十多个村庄都能上演武术戏,其代表剧目有:北大史堤的《燕青打擂》、南大史堤的《三打祝家庄》、王家佐的《五宪徒五妹》、北白寺的《溪皇庄》、宋家佐的《花碧莲拿猴》、寄子庄的《满春园》、东泊庄的《骆洪勋打擂》,共计近五十个曲目,大部分老艺人相继谢世,而目前能演出武术戏的只有北白寺一个村了。
肃宁武术戏自清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 300年历史,几百年的发展,便形成了如下特征:
1、随着各村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和村民的人才情况,各村上演的主要剧目及唱腔不尽相同,唱腔原以昆曲为主,后引进了京剧、丝弦、老调、梆子等地方戏唱腔。
2、所有武术剧演出时,都是真刀真枪,真杀实砍,武打场面约占全剧的70%以上,而故事情节简单,唱腔粗俗,豪放短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3、乐队以打击乐为主,兼有少许民族乐器。
4、剧中所有人数上下场自始至终都是武术状态,而道白大多是本地土语。
5、进入武打场面时,观众也可随时上场表演而且不用化妆。
6、演出场所大多在农村广场,不宜登大雅之堂。
通过以上特征,充分体现了该剧原生态性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该剧粗犷、真实、简朴的艺术特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