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剧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湖南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衡阳市、永州市、邵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祁剧,也叫祁阳戏。它分为永河、宝河两派,但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声腔有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它是湖南历史悠久、流行较广并对粤、闽等省不少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祁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祁剧现有传统剧目总数上千,有一两百剧目已失传,后在1956-1961年期间发掘出来的。祁剧中的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

 

  祁剧音乐,素以高亢、激越见称。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地区已整理付印的音乐资料统计,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声腔。至今还保留着“帽形燥鼓”这种古老的乐器。祁剧弹腔,是后于高腔兴起的一种声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宜黄戏和徽剧的影响。

 

  祁剧昆腔用唢呐和笛子两种乐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轻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时用大锣、大鼓、大钹以加强气氛;笛子伴奏时用帽形燥鼓轮奏。

 

  祁剧过场音乐,分“大牌子”和“小牌子”两类,大牌子曲调丰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壮、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可表现热烈欢快、沉痛悲切的情绪。小牌子曲调轻快、流畅,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动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祁剧的脸谱化妆,只用红、黑、白三个基本色调。花脸(净)脸谱,除粉脸外,其它多是专人专脸。祁剧的服装、首饰,也有它的特点。

 

  祁剧的行当,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分为生、旦、丑、净四行。细分又有八大色、十个头等等分称。八大色是生、旦、净、丑每行两个。

 

  祁剧科班众多,名伶辈出。清咸丰、同治以后,祁剧科班到处涌现。据现有资料,自咸、同到抗日战争前,祁阳县办有:鸿、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荣、国、丽、巧、春、超等四十二个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刘喜艮,称祁剧三个半聪明子弟,他们都是名重一时的艺术家。培植人才最多的,当推“荣”字科班,如名丑李荣富(艺名李泥巴),名生李荣祯,名旦苏荣兰,他们都是驰名湘桂的大老师傅,在祁剧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祁剧旧称楚南戏,发源地在祁阳。原是祁阳先民祭祀庆典的原始歌舞,后经过汉代百戏、唐代歌舞、元代杂剧、明代弋阳腔的移植升华、到明朝成代年间,逐渐发展成一种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具有高、昆、弹三大声腔的大剧种。

 

  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祁剧广泛流行于湘西南和桂、粤、赣、闽部分地区。明朝初年,随着江西移民大量入湘,弋阳腔与祁阳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祁剧高腔,而后又与昆山腔和徽调、汉调、秦腔相融合,有了祁剧昆腔和弹腔。到明末清初,其剧目和表演艺术日益丰富,已成为一个以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它分为永河、宝河两派,但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声腔有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它是湖南历史悠久、流行较广并对粤、闽等省不少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祁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祁剧现有传统剧目总数上千,有一两百剧目已失传,后在1956-1961年期间发掘出来的。祁剧中的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祁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据1982年统计有941个,其中整本272个,散折669个,弹腔剧目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高、昆剧目中有《目连传》、《精忠传》、《观音戏》、《西游记》、《夫子戏》等大部剧目。

 

  祁剧音乐,素以高亢、激越见称。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地区已整理付印的音乐资料统计,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声腔。至今还保留着“帽形燥鼓”这种古老的乐器。祁剧弹腔,是后于高腔兴起的一种声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宜黄戏和徽剧的影响。

 

  祁剧昆腔用唢呐和笛子两种乐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轻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时用大锣、大鼓、大钹以加强气氛;笛子伴奏时用帽形燥鼓轮奏。

 

  祁剧过场音乐,分“大牌子”和“小牌子”两类,大牌子曲调丰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壮、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可表现热烈欢快、沉痛悲切的情绪。小牌子曲调轻快、流畅,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动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祁剧的脸谱化妆,只用红、黑、白三个基本色调。花脸(净)脸谱,除粉脸外,其它多是专人专脸。祁剧的服装、首饰,也有它的特点。

 

  祁剧的行当,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分为生、旦、丑、净四行。细分又有八大色、十个头等等分称。八大色是生、旦、净、丑每行两个。

 

  祁剧科班众多,名伶辈出。清咸丰、同治以后,祁剧科班到处涌现。据现有资料,自咸、同到抗日战争前,祁阳县办有:鸿、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荣、国、丽、巧、春、超等四十二个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刘喜艮,称祁剧三个半聪明子弟,他们都是名重一时的艺术家。培植人才最多的,当推“荣”字科班,如名丑李荣富(艺名李泥巴),名生李荣祯,名旦苏荣兰,他们都是驰名湘桂的大老师傅,在祁剧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 根据声腔的不同,祁剧的剧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高腔剧目。祁剧高腔最早的剧目是《目连传》,现存的传统演出本《目连正传》有124折。 其余的高腔演出剧目还有《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其二,昆腔剧目。主要有《天官赐福》、《八仙庆寿》、《卸甲封王》、《六国封相》等。

 

  其三,弹腔剧目。 弹腔分南、北路,剧目题材大都来自历史小说。主要是春秋列国、秦汉三国、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水浒故事及包公戏、按院戏。如《黄飞虎反关》、《湘江会》、《吴汉杀妻》等。表现坚贞爱情和美丽神话的剧目也有不少,如《拾玉镯》、《白蛇传》等。

 

  祁剧的音乐体系主要由高、昆、弹三种声腔曲牌和一些过场音乐曲牌组成,以高亢、激越见称,表现力极为丰富。其中, 高腔最为古老,最有特色。曲牌分南、北、正、杂等类,演唱时,以鼓击节,并配有锣鼓、唢呐伴腔。昆腔亦有正、杂之分,演唱时用唢呐、笛子伴奏。弹腔分为南、北路,演唱时男、女分腔比较严格。

 

  祁剧音乐的主奏乐器是祁胡。打击乐器中,有特制的高音战鼓、帽形噪鼓、高音小锣和低音大锣、大钹。弦乐有祁胡、月琴、三弦、板胡四大件。

 

  祁剧的音乐受湘南地方语言音调和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祁剧的表演艺术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朴实、富于山野气息的一面,也有细腻精致的一面。

 

  祁剧的角色行当为正生、小生、正旦、老旦、花脸、丑脚七行。表演上有一些特有的形式,“亮相”、以及各行当的出手、出脚,都有要求。祁剧的丑行艺术相当发达,除了丑行共有的诙谐、幽默之外,更多泥土的芬芳。在表演上,祁剧还特别注意绝招和特技的运用。如打叉、罗口袖功、罗帽功、紫金冠功、堆罗汉、倒大树等。有些戏还将民间武术融入武打场面,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地方色彩。

 

  祁剧剧目中,有不少做工戏,如《烤火下山》、《刘高抢亲》等。这些戏道白、唱词很少,主要是靠表演动作来介绍剧情,展开故事,表现人物。这样一来,也就形成了祁剧重表演、重做工的特点。另外,祁剧表演还特别重视眼功,眼神表情多种多样:表现吃惊或焦急用斗眼,表现沉思用梭眼,表现威武英俊用颤眼,表现人之喜悦、爱慕用俊眼等。

 

  祁剧沧桑500年,曾经辉煌时毛泽东为祁剧改过唱词。解放后,祁剧多次进京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演出,毛泽东还亲自为祁剧《昭君出塞》改过唱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