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股弦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1―5―16 所属地区 河北·邢台·巨鹿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邢台巨鹿县 申报日期 2007
四股弦 又名四根弦、二夹弦、五腔调、武强调、五调腔,流行于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北部以及山东西南部、西部地区。
四股弦源于山东省菏泽(曹州)一带。最早是以民间的花鼓丁香发展而成的。清道光十八年(1838),山东省一位民间艺人齐大牙,由临清过卫运河到河北威县讨饭,因会拉四股弦,便与秧歌艺人王不当、刘开庆(绰号二光棍,鼓师)相结合,于道光二十一年,在威县梨园屯(一说章台村),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四股弦子弟班。这时,四股弦仍是玩会性质,只有会友,没有职业艺人。遇有婚丧或会期,互用请帖相邀,前往演出。该剧种服装、道具也很简陋,只有一身褶子,一件官衣,一顶纱帽,两件布衣,脸上涂点粉,点点胭脂,束个围裙即可演出。演出时,大伙围桌而唱,伴以简单的动作,俗称“罗圈戏”或“坐板凳头”。演出剧目,多是家庭生活小戏,如《转柳树》、《拴娃娃》、《城门洞》、《王小赶脚》等,尚无唱“庙会戏”和“青苗戏”的资格。
王不当的徒弟王玉堂继承师业,与罗九、夏大水(盲艺人,琴师)于清同治九年(1870)在巨鹿县王虎寨办四股弦娃娃班,班主王玉堂。他们吸收河北梆子、乱弹、京剧等艺术手段,聘请河北梆子名艺人吴永顺(艺名小茶壶,老生)与乱弹艺人一声雷(架子花脸,本名不详),传授了《杨金花夺印》、《西洋国》、《西岐州》、《清查府》等,使四股弦始有袍带戏,并日趋成熟。嗣后,该班便在巨鹿、邢台、沙河、永年等农村演出。但这时仍是秧歌、四股弦两开腔。
光绪三十年(1904)艺人张平欣带一班四股弦,由顺德府(邢台)流入河南彰德府(安阳)、林县、清丰、南乐等城镇,并在河南省乡间授艺。从此,四股弦分成南北两支,并开始由农村逐渐向城市移动。剧目也由“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向袍带戏发展,不少艺人在唱功上出了名,如郝春宝(艺名鲜黄瓜)、张春山(艺名盖九州)、马风云(三掌班)、董朝凤、王福学、康玉西等。
民国十二年(1923),女演员郭素娥在河南省开州(濮阳)加入莱新清四股弦班。她十八岁学艺,一年后粉墨登场,以《探地穴》中的女花脸钟春花在永年、南和著称。约七年后,尹秀珍、董小苓、王海棠、马凤仙等先后加入马风云四股弦班,使这一剧种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至今,邢台、沙河、永年、鸡泽一带,还流传着:“不锄地,不浇园,也要去看四股弦”的民谣。
1937年,日军侵华,民不聊生,大批四股弦班社纷纷解体,艺人多弃业改行,仅存有马凤云班。
194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四分区宣传部在南宫接管了马凤云四股弦班,由马凤云、马凤仙任副团长,人民政府派一名指导员抓思想政治工作,并命名该团为“冀南行署利群剧团”。尹秀珍、董朝凤等则另立班社,归平乡县政府领导,取名为“平乡县利民剧团”。这两个剧团,经常在邢台、沙河、平乡、鸡泽、肥乡、广平、邯郸、石家庄等地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股弦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服装道具,以及培育青年演员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和提高。1954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演出时,利群四股弦剧团以整理、改编的《贺后骂殿》和《刘金定灌药》,分别获表演奖和演员奖。
1958年4月,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挖掘记录四股弦剧目二百余出(后从中筛选优秀剧目六十余本,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同年,邢台地区文化局还为四股弦开办戏校,招收学员三十余人。
四股弦主要演员有:马凤仙(青衣)、郭宝玉(小生兼须生)、张兰香(闺门旦)、康玉西(老生)、郭忠义(黑净)、王少先(黑净)等。
1967年8月,在“文化大革命”中,所有职业性的四股弦剧团,皆被遣散,无一幸存。直到1978年戏曲传统剧目重新开放时,邢台地区部分县(市)才有业余四股弦剧团活动,专业剧团至今未能恢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