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宁夏·银川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贺兰 盐池 申报日期 2006

 

  贺兰皮影在继承陕西皮影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道具造型生动而逼真,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脸谱与服饰无凿无痕,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通体透剔而四肢灵活,充分借鉴了戏曲脸谱、民俗装束与剪纸艺术的精华。人物身高不超过一尺,通常采用侧身五分脸,线条细腻而流畅。头发、胡须采用山羊毛为材料,不柔不僵。男女角色脚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表演时静动分明。整体造型以墨绿、暗红为主色调,显得古朴而典雅。

 

  演法上通过推、拉、捻、转、摆、跃、勾等方式表现。贺兰皮影的唱腔主要以秦腔、道情为主。

 

  唱腔在保留了陕西西路唱腔特点的同时,将唱腔“板路”中的苦音更深度化,转音更有层次。“彩腔”中的“分慢板腔”借助嗓口气流涌退,收放自如。演唱时大胆使用甩腔、帮腔、帮唱、唱腔等演唱方式,渲染了舞台气氛,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

 

  现搜集的演出道具近300件,包括头楂、身架、车马、宫殿、桌椅、书架等;主要演出剧目30余部,张进绪现在能完整演唱的剧目有《武松打虎》、《三战吕布》、《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赤胆忠心》、《包公案》。

 

  盐池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清未民初陕甘等省皮影艺人受生活所迫,流落到盐池县麻黄山、红井子一带,卖艺求生,当地喜欢皮影戏的人便与他们交友学艺。如盐池红井子石山沟王天玉、王天秀等,流传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盐池皮影综合了传统戏剧、民间小调、民间美术的某些特点,集文人写作、艺术刻绘与民间方言、小曲、曲艺演唱于一体。皮影班一般为6―8人,乐器主要是锣、鼓、钹、板胡、二胡、三弦、杨琴、笛子等耍线师傅兼名角色唱腔。

 

  盐池皮影艺人将盐池方言以快板形式,配此民间小调运用于皮影说唱中,表演形式独特。“一人领唱,众人合”的形式的高亢激越,婉转悠扬,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皮影艺人运用皮影成为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群众情感的娱乐形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