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落子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15 所属地区 山西·长治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长治市潞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1、上党落子(潞城市)

 

  上党落子是流传于上党地区的地方剧种,潞城市是上党落子的主要发祥地。

 

  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南通河南,东连河北,地处晋、冀、豫三角地带。“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所以古称上党。潞城位于长治市东北。殷商设微子国,西周称潞子国,秦置潞县,北魏时为刈陵,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称潞城县。1997年撤县设市。

 

  上党落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的浊漳河西岸黎(城)潞(城)交界地带。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八年(1869年)潞城的潞河村便创办起名为“合意班”的班社,后李家庄村、微子镇、黄牛蹄、小常等村相继成立班社,普及全县。并传于相邻的平顺、壶关、长子、屯留等地。上党落子属板腔体,且板式丰富,其声腔、念白以及脸谱、服饰、身段表演等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上党落子和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上党宫调、上党皮簧及戏曲“活化石”上党傩戏、上党队戏同流行于一个地区,是祭祀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合品,所以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党落子的流行区域,除上党地区以外,还有晋中的左权、榆社,河北的武安、涉县等地,是这一方水土上千万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

 

  2、上党落子(黎城县)

 

  上党落子发源于黎城,原名“黎城落子”。分布于上党和河北的涉县,流行于晋东南、晋南的安泽、洪洞、乡宁、曲沃、夏县、闻喜,晋中的榆社、左权,河北涉县等地。1955年被山西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定名为“上党落子”。

 

  上党落子的音乐唱腔是宫调式的。以板腔体的唱腔为主,曲牌体唱腔为辅。板腔体的板式最主要的有“流水”、“清流水”、“散板”。

 

  上党落子的曲牌体唱腔,有“凹板”、“八板”、“锁板”等,它以四句体系段为基础,最后与“流水”板连接,大部分都是专曲专用。

 

  上党落子的曲牌分丝弦曲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种。丝弦曲牌有“小八板”、“备马牌”、“春天乐”、“万年花”、“天下乐”、“小桃红”等约三十余种。唢呐曲牌有“大开门”、“辕门鼓”、“一支花”、“到春来”、“普天乐”、“水龙吟”、“将军令”、“万花灯”、“朝天子”、“遍江南”等共四十多种。

 

  上党落子形成初期以小生、小旦、小丑、行当,演的是“三小戏”和“家生戏”。后来发展成七紧生角一人;小生兼丑一人,大净一人;二敬一人;青衣一人;小旦一人;人惯(则比七紧多一个二套须生)九消停(又比八慢增添了一个专唱老旦)。随着演出剧目的变化,角色行当有了较明细的分工,同剧种一人兼两个行当的现象不复出现。

 

  上党落子的旋律简朴动人,亲切悠扬、节奏分明,音调有流有动,既可叙事,又可抒情,富有激情高昂的特点,深受劳动人民喜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