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台:辽河古镇的前世今生
对于很多人而言,田庄台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这座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小镇,是盘锦市的东南门户,镇内的田庄台辽河大桥贯通辽河两岸,国道305线及库二公路从镇中穿过,并与京沈、沈大、盘海高速公路连通。从地理位置来看,田庄台跟处于城市边缘的小乡镇并无不同,但九庙一寺的历史遗存、街头巷尾的百年老店,以及远近驰名的传统小吃,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辽南古镇过往的辉煌。历经600年的风雨洗礼,纵使褪尽了繁华风流,田庄台依然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千帆远去影犹在
多少繁华随水流
来到田庄台之前,笔者曾以为它起源于一个村庄,所以一度将它的名字记成了“田台庄”。其实,田庄台并非一个“庄”,而是一座“台”。“田”“庄”二字取自最早定居的两户人家的姓,“台”字指的则是烽火台。田庄台的前身正是古时传递烽火的一处险要台堡——“海防墩台”,它不同于辽东边墙沿线密集的边台和路台,因为600多年前的田庄台尚地处“海隅”,地属辽河入海口。
在铁路和公路铺就之前,水路一度是人们使用最频繁的运输通道。作为中国七大江河之一的辽河也就担当起了东北与中原相互沟通的重要职责,时间长达数世纪之久。当时的辽河被誉为“黄金水道”,先后衍生出188个大小埠头,田庄台是其中历时悠久的一个。
当时进出田庄台码头的船只种类众多,除帆船、驳船外,还有往来于营口与田庄台的“小火轮”。这些船上行时装载着粤、闽、浙等省出产的绸缎、布匹、药材、茶叶、瓷器、漆器、竹器及日用杂品等,通过田庄台码头销往东北各地;下行时装载着东北平原出产的高粱、木材、大豆、皮毛,通过渤海、东海或者大运河远销江南。清代中期的田庄台已是东北三省内河航运最大的通商口岸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航运的兴盛将田庄台造就成远近闻名的“商贾辐辏之地”,河面上千帆竞渡、络绎不绝,镇子里南北往来、熙熙攘攘,宛若一幅《清明上河图》。
时光流转到1850年,辽东湾海岸线的持续缩进以及河道的不断淤浅,迫使辽河向西摆尾到更下游的营口,田庄台由河口码头退居成单纯的沿河码头,高大阔绰的海船不再往来,日渐狭窄的河道只能容纳体态小得多的内河帆船。到1860年营口开埠,往昔的商贸业务已被夺去了大半,田庄台人只能靠“先有田台,后有营口”这样慰藉之语证明昔日的荣光。
1895年3月6日,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火烧到了田庄台。战争烧尽了田庄台最后的繁华,只留下锈迹斑斑的古炮,静静守望着滚滚奔流的辽河水。
在此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尽管不复往昔盛况,田庄台仍是辽西一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它的彻底失落缘自陆路交通网络的渐次铺就,尤其是1976年田庄台辽河大桥的建成通车,田庄台由码头重镇沦为一处驿站。
河海相争终为融
一抹味道一江湖
没有了高桅白帆的田庄台寂寞了下来。战争和地震(1975年的海城大地震)毁掉了田庄台的街市和房屋,却没能动摇田庄台600多年的生活传统,田庄台人靠着手艺,靠着祖辈传下来的处世哲学,把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
早在辽河桅帆稠密的时候,大批移民从海路迁徙而来,在田庄台安家落户,谋求生计。移民的涌入让田庄台成为当时东北地区人口最稠密的集镇。在这个方圆不到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然生活着1.6万人,人居面积不足5平方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交融杂居,各地的饮食、风俗、信仰也在这里共生共存。在这样一个狭促的空间里,人们各行其是,且素无纷争。时至今日,农历四月十八的娘娘庙庙会、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帝庙庙会还在热热闹闹地举办。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田庄台被发扬光大。田庄台人天生爱吃,也懂吃、会吃,用当地人的话讲就是“嘴刁”,所以吃食的买卖在当地格外兴旺。
品羴鱻清真菜馆便是古镇上的老店之一。100年前,该菜馆老板宛旬的爷爷宛承贵从河北来到田庄台,背着木箱走街串户地卖羊肉馅蒸饺,后来生意做大,开了间铺子,立号“宛三爷回回馆”,专做牛羊肉的菜肴、回民八大碗之类。传到宛旬这一辈,“回回馆”变成了文气十足的“品羴鱻”,菜品、主食也更为丰富。店里有一道极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叫做“水饼”,制作时一边和面一边加水,用双手将水揉入面中,直到面变成一坨湿嗒嗒的“水面”,然后取巴掌大的一块“水面”,用擀面杖擀到极薄,用细竹竿挑起往热锅上一摊,便成了直径一米多的大圆饼。烙好的水饼薄如蝉翼,却很筋道,卷着春季的时鲜蔬菜吃,最好不过。
田庄台文化站站长王秀娟介绍,这些买卖大多是父业子承,艺不外传,仍保持着家庭作坊的传统生产模式。顾客也大多是本地人,早起从东河沿遛弯过来,买块切糕,称二斤炉果。当然,也有外地人不远数十里地驱车过来,就为了“品羴鱻”的一口酱牛肉或几张“水饼”。
文化古镇寻认同
保护传承正进行
如今,在被城镇化浪潮裹挟着前行的同时,田庄台迫切寻找着自己文化古镇的身份认同。田庄台的西南街,是清真小吃的聚集地,拥有老胡家烧鸡、刘家果子铺和张记烧锅(现改名为凤桥酒厂)3家老字号。如今,整条街区被蓝色的施工围挡所贯穿,从镇政府一直延续到田庄台影剧院,全长两公里。“这是为仿古商业街的改造做准备。”王秀娟说,“市政府投资修建地下管网系统,解决了从前只能靠排水沟排水的问题。地下工程完成后,街面也会按照原有的格局进行修复。”主街的修复工作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以后还将陆续对其他街道进行修复,还原古镇昔日的风貌。
除了街市的修复与改造,当地老字号所承载的传统技艺也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起来。刘家果子铺的点心、老胡家烧鸡等10多种小吃的制作技艺被列入非遗名录,经由盘锦市福德汇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的策划包装,卖到了沈阳的万象城。刘家果子铺的第四代传承人姚君说,她家五六年前就开始了跟“福德汇”的合作,每周往沈阳送一次货。有了大的宣传推广平台,点心的销量也越来越好,还有人慕名到田庄台来订购。
今年,宛旬也打算恢复“宛三爷回回馆”的名号,自从祖传的烹饪技艺被列入盘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宛勋意识到“品羴鱻”虽然文雅,但浸润了祖辈创业艰辛的老招牌才是无价之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