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600岁明钟楼现“百燕归巢”景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壮丽的钟楼和群燕归巢在此刻完美融合,美不胜收。”来自长沙的游客齐恒认为,盘旋在钟楼上方的数百只燕子,给西安这座古城增添了些许温柔。

 

  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西安的城市地标。近日,西安钟楼附近出现“百燕归巢”的景象。每天傍晚,数百只燕子绕着被夜色和灯光衬托得富丽堂皇的钟楼盘旋起舞,成为一大景观,吸引不少民众和游客前往“膜拜”。

 

  记者在钟楼附近看到,百余只燕子从四方汇集而来,在钟楼上空不断盘旋飞行,引得民众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印象中长大后就没见过这么多燕子,再次看到不免心中有些感慨。”西安市民顾文杰称,城市的发展曾使燕子们失去了栖息地,在市中心出现这么多燕子,说明这几年生态环境的改善。

 

  尽管“日暮燕归巢”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不少民众担心燕子筑巢会对钟楼产生负面影响。网友“呼噜萌”认为,燕子筑巢的泥巴可能会腐蚀部分建筑材质,而随时会从天而降的燕子粪便也会给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馆长王磊3日向中新网记者表示,燕子在钟楼筑巢由来已久,尤以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为多,到2010年左右筑巢的燕子开始减少,而近一两年又逐渐开始增多,这可能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关系。

 

  据介绍,为降低鸟类粪便对古建筑彩绘的影响,有关部门还为钟楼安装了防燕网,并且每年都会对燕子窝进行清理,对彩绘进行清理和擦洗。

 

  王磊对中新网记者说,钟楼整体属于砖木结构,燕子巢多为草木构成,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燕子的粪便会对钟楼上的彩绘产生些许污染,所以每年燕子南飞过冬后,西安钟楼都会进行养护,包括对破损的瓦件、木构件进行更换,以及对门窗、墙面和地面进行维修。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