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鱼赏趣
佩玉是历代士人展示高洁人品、实现身份认同的符号叙事,而在各种玉饰当中,最常见的莫过于玉鱼了。通过玉鱼的造型演变轨迹,以及不同时代的雕琢风格,后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间的容貌。
鱼在上古时期,是一种具有神性的动物,很多神话故事都有鱼化龙,或龙化鱼的传说。两者可以互变的属性,也使得鱼和龙一样,是具有超凡神力的图腾。商周时期,玉鱼即为应用广泛的玉饰,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文物,就有质地坚硬致密、造型秀美的玉鱼。周代的大型墓葬,也曾有过数十条玉鱼,被有序分布排列在棺椁之间的场景,颇能反映玉石文化与图腾崇拜相结合的早期意识。《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鱼的神通,玉的灵性,被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也令玉鱼这种饰物,进入了广阔的社会领域。
早期的玉鱼,多为长形的扁平薄片状,对玉料并不过分追求,雕刻手法简练,仅勾勒外形,有棱有角,鱼鳍、鱼尾等关键部位是以阴刻线纹表示。给人一种刀工遒劲,不重细节,更强调肌理转折的感觉。到了唐代,玉鱼又被承载了道德教化和社会等级的功能,是高官才能使用的佩符珍玩,故在制作上,也被赋予了更为高雅的艺术趣味,形成了精雕细琢、虚实有度的审美风格。稗史载,杨玉环有一次牙痛,御医束手无策,唐玄宗赐玉鱼让她衔含在嘴里,藉其冰凉镇痛。造型逼真、飘逸活泼、肌理分明、做工圆润的玉鱼,散布于每一个细微的历史细节里,远远超出了其他的造型艺术。
宋代施行开科取士,平民百姓都能通过科举入仕,玉鱼在世俗层面,又被注入了更多的吉祥寓意,是祥符吉瑞的重要题材。如“鱼”与“余”谐音,代表年年有余的好彩头;鱼跃龙门则寄寓人迅速晋升高位,飞黄腾达,扶摇直上。玉鱼也由此被应用到了更多的饰品上。如悬在身上的玉佩,男子头顶束发的巾环,文人手中折扇的扇坠。器形上也更为多变,如器身光素无纹的无鳞玉鱼、鱼衔莲荷等造型,刀工圆熟,层次丰富,很好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匠人对于器物空间的把握。
明清赏玉玩玉之风盛行,以雕玉技艺著称的大师频出,玉鱼的加工制作,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玉料常选用温润细嫩的和田玉,或色泽皎洁冰莹的岫玉。设计上注重布局,纹饰繁缛,下刀精准,打磨精细,尽显材质的自然之美和造型之美。光华温润的明清玉鱼,也是对这一艺术造型的最高致敬。
玩赏玉鱼,须鉴在藏先。若是时代久远的古玉,要辨别清楚材料,以及所用材料是否与时代相符。雕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玉鱼的不同造型细节,实际上就是有助于判别真伪的“达芬奇密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