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冲淡古雅拙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时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的周作人(1885—1967),以鲜明的理论主张和积极的创作实践,倡导“人的文学”,引领文学革命,开宗立派,声誉卓著,名闻遐迩。然而,卢沟桥事变后,周作人滞留北京,苟且偷安,附逆落水,出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伪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等职务,丧失民族气节,沦为汉奸文人,背上千古骂名,尽遭世人唾弃。

 

  千秋功过自有史家评说。但试从“不以人废言”立场解读周氏的举止言行,或可发现,他穷极一生崇尚名士风流,追求恬淡生活,幼时放风筝、栽梅杏、莳兰蕙,及长喜好碑刻拓片、弄墨玩古,晚境读书喝茶、品酒赏雨。在北大老派教授中,周作人外表木讷,谦恭温和,处世低调,做事认真;其散文平和冲淡,幽雅清隽,近体诗语简意丰,古韵蕴藉。而其书法尤长于体式,别具一格,虽不以书家显名,且自贬为“恶札”,却时为自己的书封题签,或抄录诗笺寄赠友朋,颇为圈内同好推崇。

 

  周作人早年注重习字,谙熟翰墨,规矩森严,长横捺中,运笔自如;小楷拙朴古雅,秀淡闲适,古意苍劲,形成了富于汉简和帛书意趣的个性书体,深具文人气息。人到中年,书风多样,小楷章法疏朗,笔致秀逸;行楷收放自然,灵动秀挺;行草结字舒松,起承转合,提按顿挫,心手两畅,如同笔下清新淡雅的散文,尽显平和冲淡之美。尤其小楷,善以魏碑简俗或掺篆写法,一度掺用简牍隶意或篆体楷化入书,行笔厚实,字势开张。晚年书法用功颇多,属方挺一路,舒徐从容,枯涩遒劲,深得六朝碑刻意味,虽过于洒脱,疏于技法,殊少变化,但笔锋内敛,沉稳含蓄,如《儿童杂事诗笺释》、“小楼深巷”联等,清逸不凡,书卷之气,喷薄而出,透露出历尽荣辱之后亦悲亦喜的真实心境。

 

  周作人五十岁时,曾作“自寿诗”两首(《偶作打油诗二首》):“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着袈裟”,林语堂收阅后了然于心,雅赏不已,将其手迹影印刊发于1934年《人间世》创刊号,不意轰动一时,沈尹默、刘半农、林语堂、蔡元培、沈兼士、俞平伯、钱玄同等名流先后发表和诗,然而此举却被鲁迅嗤之为“群公相和,则多近于肉麻”,语多讥讽。周作人晚年躲进书斋,不问世事,表现在书法的气息和格调上,随意涂抹,笨拙生涩,苍老内掩,但品之味之,不无离尘脱俗、闲雅不群的孤芳自赏、顾影自怜。

 

  周作人手札存世不少,历来为专业研究人员所珍爱。2011年秋,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曾上拍一组由鲍耀明收藏的16件周作人信札手稿,受到文化界、收藏界人士的热烈追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