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江南“九世同居”陶箸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据史载,用筷进餐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而盛装筷子的筷笼,不仅仅是一个器皿,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一个缩影。

 

  “笼插千竿箸,家添五百丁”,说的就是筷笼。旧时的筷笼有人丁兴旺的寓意,是美满幸福的象征。如今塑料碗柜和餐具消毒柜已取代了传统的陶瓷筷笼,就连乡下民间也不见了老筷笼,都用上了光洁的瓷筷笼或塑料制造的各式筷笼。然而,这些古朴而精美的传统筷笼却在收藏市场上再次得到眷顾,成为藏家的“座上宾”。风格各异的筷笼,在收藏市场的舞台上,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本文介绍的是一件清末民初时期江南风格的陶箸笼。箸笼正面(图1)雕一副楹联,上联“拢有千只箸”,下联“家中五百年”,横批是“九世同居”。陶箸笼正中是盛开的牡丹,下边是海水纹饰。牡丹是清代常用的图案,如青花加白凤穿牡丹嫁妆瓶、清康熙五彩凤穿牡丹花纹笔筒、清代皇后袍服绣的也是“凤穿牡丹”;海水纹饰更是清代官服上常用图饰,清代皇帝龙袍下摆的“八宝立水”,也就是俗称的“海水江涯”,象征着皇帝君临天下,亦有一统山河、万世升平、山川昌茂、国土永固、绵延不断之寓意。

 

  横批“九世同居”,流传着一段有趣的典故,据《旧唐书》载,鄂州人张公艺,一家九代同居,被当朝传为佳话。麟德年间,唐高宗前往泰州游历,途经鄂州,闻名至张公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和睦相处?张公艺拿起笔来写了一百个“忍”字呈给高宗作为答案。高宗顿有所悟,赐帛百匹,亲书“百忍堂”令诏天下,扬颂风尚。“九世同居”也成了合家幸福平安的代名词。民间常常把“九世同居”用文字或图案表现在器物上,以表达劳动人民对同堂和睦的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这只陶箸笼不仅富有文化信息,让我对它情有独钟,工匠们的灵巧心思,更值得我们后人们赞叹不已。筷笼背部(图2)平整,上有两个圆孔,以便穿绳挂在壁上;底部还开有六孔,以便洗好的筷子上带着的余水流出,沥干筷子。筷笼内有一隔墙,两边分别插放筷子和勺铲之类。

 

  筷笼虽小,但上面精巧细腻、古韵十足的镂空雕,既彰显了工艺文化,也体现了通风适用性,从中可以一窥古人的聪明才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