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缛庄重的青铜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簋是商周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器类之一,其使用几乎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也基本上代表了青铜礼器从发展、繁盛到衰退的历程。

 

  青铜簋在人们眼中,是仅次于青铜鼎的重器,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是数量少,晚期前段逐渐增加,商代簋形体厚重,器身多饰兽面纹。西周时期簋的数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袭商式,中期变化较大,样式繁多,晚期又趋于定型化。春秋时期簋沿袭西周晚期形制,没有根本的变化,到春秋中晚期,簋这种食器不甚流行,在传统的礼器体制中尚有所发现,但形制有较大变化。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簋是先秦时贵族们使用的一种青铜食器,主要用来盛放谷类食物,它往往与盛放肉食的鼎一起搭配使用。《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

 

  滕侯簋(图1):通高22.5厘米,口径20.5厘米,腹深12.5厘米,座高9厘米,座连长19厘米,重4.79公斤。圆唇鼓腹,兽首形鋬,鋬下有卷龙状珥,圈足下连方座。颈部中间饰小铺首,两侧及圈足均饰夔龙纹一周,云雷纹填地,腹、座均饰斜方格乳丁纹,内填云雷纹,方座四边角饰兽面纹。器内底部铸有铭文八字:“滕侯乍(作)滕公宝尊彝”。滕侯簋的器身和方座形成了圆与方、曲与直的对比,富有多变的审美趣味。方座连铸簋是西周时期特有的新形势,这种带方座的簋在商代是没有的,高大的方座不仅升高了器皿的高度,同时还提高了青铜簋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周身的乳钉纹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纹饰,线条精确,工艺缜密,突显了精湛的铸造工艺,庄重典雅的造型与繁缛华贵的纹饰相得益彰,完美统一。

 

  西周夔龙纹铜簋(图2):通高17.2厘米,口径21.3厘米,底径17厘米。侈口,方唇,腹微鼓,深腹,高圈足,两侧对称兽首耳,凤珥,口沿下夔龙纹四组,中有对称兽头突饰,足饰连体兽面纹二组,兽面纹角作竖立的云纹状,臣字形眼,直鼻,阔嘴,躯干折而向上,尾向内卷,两条躯干有钩状的刺,颈、足以云雷纹填地。器内底部铸铭文二字:“丁兄”。该簋造型端庄厚重,纹饰精美,气势磅礴。

 

  西周直棱纹铜簋(图3):通高 11.5厘米,口径16.6厘米,底径13.5厘米。侈口,束颈,尖唇鼓腹,矮圈足。双耳作兽首形,有小勾珥。颈及圈足饰有双体龙纹,中有突起兽面纹,腹部饰直条纹。器物底部铸铭文六字。该簋铸造规整,纹饰精美,保存良好,锈色自然坚实。

 

  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精巧的构思、古朴的纹饰著称于世。这些精美的青铜簋不仅是青铜重器,更是珍贵的古代青铜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