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青花“茶”字款瓷片
中国是茶的故乡,6000多年前浙江余姚人就已种植茶叶,河姆渡遗址中有茶树出土。
江苏省研究会出版的《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铭文款识卷中就收集有明代嘉靖年间青花“茶”字款(见图1、2)。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浙江金华磐安县,在海拔高达600—800米的大盘山地至今还保留着宋代以来,有市场功能的古茶场,而且是国内绝无仅有的中国茶文化“活化石”。肯定有许多人没听说过。
2004年12月,国家文物局前局长吕济民,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率领国家文物局、建设部的专家团,对这个曾经“隐藏在深山千年”的古茶场进行了认真考证后,一致认为像这种千年前有市场功能的古建筑在国内十分罕见,特别是有关茶市场的古建筑更是独此一家,对研究我国古代茶叶史、茶文化和古代茶市场以及建筑艺术具有特殊的价值。罗哲文赞叹,玉山古茶场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块“活化石”。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磐安玉山古茶场,历史上处于婺州通往天台、新昌、宁波的古驿道旁。占地2900平方米,建有茶神庙、管理用房、茶场三部分。现存古建筑是明代的,清乾隆辛丑年(1781)由当地名士周昌霁出资重修过。
茶神庙为明代建筑,内供“茶神”许逊,尊称为“真君大帝”,曾经精美的壁画被历史的风霜侵蚀得清晰不再。
茶场管理用房是古代官员在此征茶、征税的办公场所。古茶场中原有古戏台,在这古戏台上可以闲时看看婺剧,说说茶事,斗斗茶,评评茶等。据《东阳玉山周氏宗谱》(在古代磐安归东阳县管辖)详细记载磐安玉山古茶场的功用:“先君子尝访之玉山,著履同登茶场山,蹑崖峻步,岩蹬直脐其巅。茶场山者,故宋所榷茶地也,设官监之,以迎御命,曰:‘茶纲’。”从上面这段文字中看出,茶场设立应早于宋代,在宋代这茶场已经“设官监之”。已经有了专门的官方管理机构,这机构的任务是“以迎御命”,也即是“茶纲”。负责挑选最好的茶叶供宫廷皇室使用,可见宋代玉山古茶场的地位之高、任务之重,非平常之古茶场。
由于磐安玉山历史上都富产优质茶叶。晋代道教一代宗师许逊到天台去访友布道,路过玉山,喝了醇香可口的玉山茶连连称赞。因晋“八王之乱”后茶叶滞销,茶农生存困难,许逊住下来,与茶农一道研究探讨改进制茶工艺,终于制成“婺州东白茶”,并于云游时带上茶叶,四处施茶。在道友、文人中推介“婺州东白茶”。各地茶商慕名前来,“婺州东白茶”声名大振。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将婺州东白茶列为贡茶,当时唐代十五处贡茶中,婺州东白茶名列第十。明代《浙江通志》中评婺州东白茶素负盛名。
明正统八年(1443)玉山茶叶,白术外销获利,有“上半年靠茶叶,下半年靠白术”之说,并形成以茶叶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社”“秋社”。当地茶农来到茶场,祭拜茶神许逊,并在茶场内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竖大旗等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清初,据康熙《东阳县志》载:“茶皆官收,官卖,官给本钱于民,而后收其茶,民间不得私市。”清代时玉山古茶场由东阳县派人管理。现存于茶场内清咸丰二年东阳县正堂立的《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中得知,古茶场增加了“浙八味”草药的白术,粮食也归入市场交易,成了综合性市场。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仍产茶万担,销杭、嵊、绍地区。
近年来,国家重视,政府作为,民间保护,磐安玉山古茶场重获新生,这富含茶文化内涵的深山奇葩已成为浙江中部的旅游胜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