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檀木雕八仙祝寿图挂屏
安康市五里镇花园民俗展馆,收藏了一面清代紫檀木雕八仙祝寿图挂屏(见图,纵52厘米,横37厘米)。南极寿星在供案后,正斟酒以便款待从蓬莱山渡海来祝寿的八位神仙。他一侧有童子侍候,龙头拐杖放在另一侧。厅堂右侧后排是手托宝葫芦的铁拐李、手拿莲花的何仙姑、手摇宝扇的汉钟离、手执渔鼓的张果老;左侧前排首位是腰挎宝剑,躬身拱手参拜的吕洞宾、背手拿响板的曹国舅、后排手握横笛的韩湘子、手捧花篮的蓝采和;厅堂地上一只小猴捧着大仙桃跃起献寿。
此挂屏没有雕刻者的落款,但在艺人的刀下,技法流畅,构图新颖,呈现出人物动态及性格豪放粗犷的形象。寿星、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的胡须飘动,铁拐李、韩湘子的短胡茬也雕刻得纯真。铁拐李宝葫芦散发的仙气,十分生动。八仙和侍童的眼神,表现出各自的性格。从寿星神案前侧面中间刻的团寿纹来看,这是清早期的木雕作品。再从雕刻手法及人物神情表达来看,这应是清代福州木雕艺人的遗存。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现三个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约有30多人,他们早先主要雕刻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等神仙佛像,后来又增加了仙女、仕女、动物形象;以象园村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表现虫草花卉、果盘等,还喜欢雕刻活动的作品,如踏水车、划龙舟等;以雁塔乡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也称漆器派,他们主要擅长雕刻图案花纹,还有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这件挂屏可能是以大坂村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的作品。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 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中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八仙祝寿、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雕刻技艺已达鼎盛。
八仙是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八个人物,是惩恶扬善、助弱济贫的神仙。他们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到南极给老人星祝寿,故广被民间取用为祝寿的素材。
说来也巧,在安康市旬阳县,有一种水百合叫“八仙贺寿草”。地处秦巴腹地的旬阳县小河镇落驾村,相传是汉高祖刘邦当年从此经过时,发现这里的地域奇特,环境优雅,景色宜人,便在此落驾休息而得名。境内沟河纵横,山川相间,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森林植被良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落驾的物产十分丰富,生物基因充盈,有“巴山药乡”的美誉,出产近百种中药材。其中有野生天麻、党参、何首乌、元胡、铁棒锤、羊角七、独叶草、七叶一枝花和被称为“人间神草”的“八仙贺寿草”等名贵中药材。落驾村是八仙贺寿草生长的最佳适宜区,山林里、小溪边、树阴下均可生长,它的习性喜好阴凉,怕太阳直晒,相传女娲抟土造人时,手中挥洒泥浆的根须遗落在此而生成。在这方源远流长的圣土上,先民们千百年来与八仙贺寿草朝夕相伴,世代传颂着它的神奇功效。落驾村百姓把八仙贺寿草作为药用或荒年取而食之已历史悠久,这里的百姓经常上山采挖八仙贺寿草,用叶子当茶饮,把根果煮熟吃,使相当数量的人活到九十岁的高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