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启青花双燕绘画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品读诗圣杜甫的这首古诗,欣赏着一件青花瓷盘里的一对春燕,笔者忽然感到,不知不觉间,春天已经来到了身边。

 

  这是一只明代青花双燕绘画盘(见图)。其高2.8厘米,直径23.5厘米,盘面绘满了青花图案。正中央的圆形盘底,醒目地绘画着一对燕子,其中一只栖息在假山之上,凝视水面,呢喃私语;另一只盘旋空中,双翅展开,颈项高抬,紧眯的眼睛透视出快乐,一片“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愉悦感。假山后面,修竹、剑兰交错,花枝招展,可谓春意盎然。盘底周围,点缀有16幅装饰图案,或枝果花卉,或缠枝莲纹,排列规则,井然有序。与众不同的是,这件瓷盘背面也绘制了简洁的青花图案,整齐而清晰;盘底中心印有款号:天启年制。整件藏品发色舒雅,画工细腻,内外绘画,瓷质白细,釉面润泽,造型规整,是地道的全品。

 

  民国许之衡的瓷器专著《饮流斋说瓷》中提到:“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的明代青花,取材广泛,多用传统的毛笔绘画,手法上则惯用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技巧。明代青花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不同的年代,青花的内容及特色也有区别。明代早期由于青料容易晕散,不宜绘清楚人物造型及神态,所以人物纹饰较少;中期技法及工艺提高,比如成化、弘治朝风格淡雅,正德年朴实厚重,万历时流行山水人物。而这件青花双燕盘,符合了明晚期天启年间特点,绘图形式多样,表现生动活泼,趋于写意,充满了生活气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作为益鸟、人类的朋友,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也成了春天的象征。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乔吉的《天净沙·即事》则运用叠词巧妙地再现春日的特色:“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至于欧阳修,更是另辟蹊径,借景抒情:“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品味这件青花瓷盘中的一对燕子,不禁想到它们雌雄颉颃,飞则相随的特征,更让人联想到《诗经》里的句子来:“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有专家看过此盘后,曾感慨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语双关的妙语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在以后的收藏之路上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