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州窑“三羊开泰”黑釉高温红陶香炉探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庆市所属荣昌县,唐宋时期叫昌州。在荣昌县安富镇大院村刘家拱桥一带名为瓷窑里的广大地区,存在着从宋代到民国的陶瓷窑址。重庆市博物馆和三峡考古队考古工作者在对该窑区进行多次调查、发掘的基础上,将该窑遗址定名为“瓷窑里遗址”,并经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个产生于宋代的瓷窑而又存在着元、明、清代陶瓷窑址的遗址,被著名的巴蜀古陶瓷专家陈丽琼教授称为“昌州窑”。因为“瓷窑里”的得名是在清代,所以“昌州窑”的命名是科学的。昌州窑沿濑溪河两岸分布,长十里,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窑具、陶瓷残片等堆积层厚达两米以上,暴露于地表的也不少。学界普遍认为产生于宋代的“昌州窑”是后世中国四大陶都之一——荣昌“安陶”的前身,有一个先烧黑瓷器,后烧釉陶器,瓷器与釉陶器同时烧造的发展过程。

 

  笔者多次前往该窑址考察,并在当地收藏家的帮助下,收集了一些标本和完整器物及照片。其中一件富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三羊开泰”黑釉高温红陶香炉,引起了笔者浓厚的研究兴趣。

 

  这件香炉高16厘米,最大腹径15厘米,炉口(图1)分大、小两圈,大圈直径7厘米,小圈内口为6厘米,底部(图4)直径为9厘米;通体黑釉既深沉又晶亮;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其造型的奇特怪异:整个器物,由三只相似的黑羊(图2)组合而成,黑羊身体肥壮,羊头俊俏,两眼凸现而有神,弯曲的双角规整而对称;三羊之间,又有三圈“桃符”纹样的图案(图3),图案外圈形如梨子的截面,内圈形如正圆,笔者推断,这或许就是道家所言的“泰卦”。三只羊之间夹着三个“泰卦”,正好是“三羊交泰”。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只香炉是由对称状的两件凹形模具印制、修整成型的,所用胎料就是当地特有的矿物资源——红泥。

 

  荣昌陶土蕴藏丰富,泥色为红色和白色,红泥含铁量高,白泥主要含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泥料质细色正,可塑性强,烧结性能好,含水率低,烧失率低,埋藏浅,是最佳的陶瓷原料之一,素有“泥精”的美誉。制成的工艺陶产品叩之发声清脆悦耳,体形秀丽精巧,釉质光润,装饰朴素大方,既实用又美观,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荣昌紫泥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工艺条件,那就是它的缸炭要选用本地上等的松树和青岗树为煅火料。寨子山上的松树和青岗树油脂含量特重,就连山上的马儿斯草和蕨草的含油量都非常之高,这也许和安富镇的土质和气候有关,紫泥在燃烧过程中,窑炉温度可以达到摄氏1300度以上。由于缸炭的油气在窑炉里慢慢地挥发,使每一件器物都能在焰火之中慢慢地受到油气的熏透,从而使所烧器物出窑时,件件油润、晶亮,釉色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三羊开泰”,即“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的意思。所谓“三阳”是意指春天开始。据《易经》:阳爻称九,位在第一称初九,第二称九二,第三称九三,合三者为三阳。又易卦,“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农历十一月冬至日,昼最短,此后,昼渐长,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称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正月正是三阳生泰卦,此时既是立春,又逢新年。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故“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以后,“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便成为岁首人们用来互相祝福的吉利之辞。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就是好运即将降临的意思。

 

  这件黑釉香炉上的“三羊交泰”塑像和图案,体现了鲜明的道教色彩。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省份,而道教则发源于四川,是由道教徒尊称为创立者之一的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首创的。众所周知,四川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而荣昌县的雅山也是富有道教色彩的名山,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为其书写“第一名山”四个大字。山上建有一座道观,名曰“无极殿”。至今 “无极殿”的殿宇还屹立在山中的石堡上,仿佛在向人们叙说昔日道教香火的兴盛。据此,可以推测,元、明时期的荣县道教文化是很兴盛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昌州窑”的窑工创烧出“三羊开泰”这样的道家香炉来,是完全适应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市场需求的。

 

  在将这只“三羊开泰”黑釉道家香炉,与宋代“昌州窑”黑釉瓷器和清代、民国时期的“安陶”陶瓷器物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后,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此香炉既不是宋代的器物,也不是清代、民国时期的产品,而应是“昌州窑”元代或明代时期烧制的,继续对这件造型奇异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代“三羊开泰”黑釉香炉进行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