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画家唐志契《乱山茅屋图》
环顾中国绘画史,明末清初的唐志契因绘画论著《绘事微言》而名扬四海,也正因为理论上的成就,他的画名反而就被掩盖了,但从他传世不多的作品来看,他的绘画同样精妙,同样可比肩于同时期的名画家。
唐志契(1579—1651),字敷五,又字玄生,江苏泰州人,生于富户家庭,为晚明诸生,与名士冒襄、蓝瑛等友善。唐志契绘画属于自学成才,他极爱绘山水,认为山水为诸画科中之尊,他经常游名山大川,经日坐卧观赏,此外,他还广罗古代名画,用以临摹研习,因而画作日益精进,其画意清新幽远,得元人之遗韵。泰州博物馆所藏的这幅《乱山茅屋图》(见图)是唐志契七十二岁时所绘,是他去世前一年的佳构。
画作左上方题诗:“数椽茅屋乱山隈,积翠浮岚午未开。野人只爱山中好,短褐杖黎日往来。”诗文清新,行书字体亦洒脱,与画面和谐相映,画以水墨写就,近有小桥流水,茅屋苍松,远有丘壑瀑布,又有廊桥草庐点缀,群山尽显峻峭挺拔,恰到好处的点染又让山野充满生机,即便是错落其中的树木,都显示出一种鲜活的灵气。全图线条皴笔简练,景物浑然天成,构图繁琐不乱。细细品赏,可在近景的小桥上,见到一执杖老者,旁边侍立着一抱琴童子。这当是画作的点睛之笔,或许正表达了绘者的某种心境。其时清军虽已占领中原多地,但很多汉族文士不愿与之合作,但又无力与之抗衡,故选择避世的生活。他们的精神既是闲适的,同时也是悲凉与烦闷的。唐志契属于此群体中的一员,他作品中平淡散逸的风格,间接反映了朝代更迭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与他在《绘事微言》所强调的“风神秀逸,韵致清婉,此士大夫气味也”观点也互为契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