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款书拨翰墨香
时光匆匆易流逝,冬夜漫漫好读书。多年以来,伴着氤氲茶香,灯下漫读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掩卷之余,细细把玩自己收藏的几十件书拨,顿时浸润到翰墨书香之中。
作为古人读书的一种工具,书拨又名书挑,它既可以专门用来翻书,也可以当作书签乃至镇尺来用。造纸术发明之前,古人记录文字的载体形式多样,从龟甲兽骨到丝帛竹简,不一而足。汉代蔡伦改进之后,真正意义上的纸张面世,使得文字书写更为方便。古人常将书页对折起来装订成书、中间留空,这为书拨的出现创造了客观条件。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的话告诉我们,古人眼里的书绝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由于古代的印刷技术相对落后,书籍的使用与保管受到相当重视,读书人常嗜书如命,每临读书,颇为讲究。朱子《童蒙须知》提到:“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又说:“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摺”。为了防止用手翻阅时在书页上留下汗渍、指纹等污迹,聪明的古人便发明出书拨这种独特的文房宝器。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不难想象,端坐书桌前,运用书拨轻轻探入书页的中空部分,不仅可以轻易翻动书籍,还可保持其清洁,同时又兼具镇纸功能,个中优雅曼妙,实在令读书人心向往之。然而就生活条件而言,古人使用书拨还是因人而异的。家境并不殷实的读书人多用竹制,而富家子弟则多用牙雕、白玉和翡翠书拨。更有甚者,在精致的书拨上雕镂刻画,附以图案或名言词章,相映成趣,成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图1所示这件清代玉质书拨(图1),长11厘米,宽1.2厘米,厚0.4厘米,玉质细腻柔润,做工精细流畅,给人以挺拔俊秀之感。当年在古玩市场见到它,我以为是一只玉簪,将其在妻子脑后发髻试戴,嫌它太宽,引来老板莞尔一笑,跟我讲起它的真正用途。爱屋及乌,喜爱读书的我对之爱不释手,当即买了下来。
另一件形状十分特殊、且能一物两用的是一件晚清金属书拨(图2)。它长17.5厘米,最宽处2.6厘米,呈刀型,刀背留有小孔,尾端用犀牛角打磨成葫芦形状与铜质书拨相连,浑然一体,俨然是一把精美刀具。正是基于其材质与独特的造型,这件书拨还可用来当做裁纸刀,不但易于操控,还不会上锈,值得珍藏。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有这些书拨为伴,案头陡增书香气息,也更让人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厚重沉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