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拳_非物质文化遗产_杂技与竞技
遗产编号 ⅵ―1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申报日期 2007
红拳,被喻为陕西地方拳,陕西境内,无论老少,习练红拳者众多。普及面之广不到陕西不能想像。
红拳是一个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普及面广,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武术流派。但由于长期受重文轻武和严以择传的思想影响,极少有专著遗文传世,间有一二也是形之过略。至涉历史渊源、特点内容、拳缘关系与拳域所及,迄今国内外极少论述。况且有价值的红拳技艺又掌握在少数年迈拳家之手,倘发掘失时,难名胜有人亡艺绝之虞。为了全面研究我国武术的发展,澄清红、洪传误,正本清源和继承此一拳派,笔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在多年累积的基础上,抱着“失于朝、求之于野”的态度,于1980年夏,对红拳发源地关中地区及拳域十省(陕、甘、宁、青、新、川、鄂、皖、豫、晋)三十余县市、五十七位红拳名家进行了逾期半载较为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或查之州府方志以勘流传之误,或拓抄碑文更正习者之真,或阅读史籍遗著昭悟变之因,或访问拳家以窥古今传状,或摄拍传统套路以录真形实貌等。本文特拟红拳的特点内容、历史和发展、基础训练、红拳的棍法与“红”、“洪”之异等方面,阐发观点,与广大读者进行探讨。
红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红拳之立意命名,无籍可考。仅据师辈传言,取其势工行美、繁华藻丽之意。拳域之内更有别称,在陇名“高家”,至川称“赵家”,豫洛为“西家”。而基于红拳特定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地理位置和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造就了有异于它种拳法的内容和特点。一、主要内容 可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形式两类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
盘,红拳传统的基础训练――十大盘功。法,即打手手法(注①)。零手有百,与组手排子(如五虎群羊、六把扇子、蜜蜂采花、八排手、九手排子、十二镫捶手),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程式――门子,相辅并习,组成红拳完整的打手体系。势,即套路,以大小红拳为基本,二路红拳、关西红、关东红、月明红拳为楷模,有三十六路(套)之称。大拳正套另有拳序(套),合之同化外来及拳系所属,实已逾百。至于所用器械,长兵以枪棍为主(如六合大枪、单头双头母子棍、阴手琵琶棍),套路总计七十之多(注②③)。理,即拳法理论。遗有专篇(如红拳打手歌五篇),谱本记有套路与动作名称及打手要言。由此观之,在我国武术流派中,红拳堪称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一个拳系。
二、主要特点
据拳谱归纳有五
1.撑斩为母,尽八法之变。撑斩即架打、劈打之法。八法者,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八种打法。如言撑则有左右单双、云撑斩之数。斩则不离进而外双斩、腋当提斩、破头单岔、线性步并步之异。红拳打手和套路处处显示了以撑斩为母、八法为变的特征(作为常识来讲,拳套中出现最多的势法,即是最核心、最基本构成该拳特点的势法,红拳亦然)。
2.势正行美,繁华藻丽。论其势正(静止姿势),武勇雄强则有撑补、裙拦、挑亮、靠山、斜飞、跺子、雀地龙、分心掌、打虎、对口贯捶、贴墙挂画、封侯挂印、夜叉探海、石佛大卧等势。论其行美(运用动作)、机捷巧变则有缠腰、戏腰、丁膀、扯钻中平之势。贴金、照镜、托天、括柱、显圣、锁口、抱头、贯耳又系上盘高势。燕子衔泥、雀泥、穿帘、雀地、脱靴、拔葱、捧盘、括笋、旋风则又是低势下盘之属,奇正错落,相佐相倚。繁华藻丽者,以八大组势为基础,法连势密,迭出纷呈。花子组有步定身动,两手穿掌绕臂、缠头挂推,似叶绽花开,又有大小之分。手法有一步多动、斩手击臂、(扌麻)掌拍髀、声势雄壮、连环十响的十面埋伏势。横击组有挂手换腮、卸手缠腰、搬拳锁口的缠腰横势。腿法组有起伏分明、转折疾劲的(扌麻)手包脚、提炮反背、海底旋风腿势。典型姿势有摆头拧腰,领臂抖腕,被形容为鸡腿龙身凤尾虎抱头的裙拦势(丁虚步勾手亮掌势)等不一而足。
3.扁身远击、势雀筋柔。强调了红拳的两种特殊身法(扁身、雀身)。扁身,即侧身换膀、拧腰捩髋的身法。在打手跑拳的运用上被形容为“有膀却无膀,无膀却有膀,丁膀不见膀,手去复探膀”。可教长击扬长拳之风。雀身俯身低势以显其柔,上惊下取以示其巧。
4.闪展腾挪,刁打巧击。拳势中纵有直闯硬进、强攻中路之势,然多两厢闪击刁打偏取之法,层出不一。
5.劲尚脆快,而兼长柔。此则以别高、邢两支劲力各有偏擅。
红拳的历史和发展
明清之际,缘经济发展,承袭武举旧制增设武学,战事迭出(防御战争、农民起义)和结社峰起,有力地促进了各武装集团军事技能的渗透和武术技术的频繁交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武术大交流的浪潮。而这浪潮猛烈激荡,终于成了统治阶级无法遏止的发展大流,呈现出百家争胜的昌盛局面,迎来了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是时拳家宗匠或擅一技之长者自相授受,或阐发精微编著,或兼取并存富种成系,或标新立异更创一家。戚(继光)、何二氏编著载有枪棍拳家二十有一(注④);黄百家遗专篇,后世方知两派(注⑤);法少林,棍程氏有耕余之作(注⑥);枪峨眉,手臂灵吴殳记之精详(注⑦);至下盘细密管脚之法,独推张氏横秋(注⑧);太极形意与八卦,向称内家并世而传;双股齐飞剑士相击,纯诚氏因吴风绘四剑精妙绝伦(注⑨);秘双龙,文淑氏巧制文字图,势象四十有九(注⑩);论八门掌搌西传与番子异曲同工;清稗类钞记之十一,其称数十(注○11)。至其余者,难以尽述。
此时,红拳源地关中,左崤右陇乃东西扼控之所,拳法流传承袭宋元遗技,东向深入中原腹地,嵩洛则首当其冲。《少林拳法》载有“元进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擒拿等”。此为红拳内偏陇蜀出关之始。明代红拳又以“丁家拳”名见载于《小知录》,大有与关东拳法并驾争流之势。至清朝又复以“大小红拳、关西拳”见之《清稗类钞》。宗师辈出,代有名者。乾隆间有千邑宋朝佐(注○12)、凤翔师已(注○13)和耀州郭崇志(注○14);道咸间关中并出“三三”(即三原鹞子高三、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注○15),红拳大盛。高三占魁(注○16),砺盘功精子拳(注○17),(扌麻)手背腿独步于时,有飞腿之誉。访教关东,博采众长红化为一(与燕青、弹腿、六架、少林、地躺等拳交流),名振四方。关中以远红拳拳域多嵩高氏传授。一代宗家邢三,精研九拳和八卦步法,擅撑斩云靠母子棍法。力士周斌,与少林过从甚密,携枪棒谱返陕记之有籍(注○18)。兼长六合大枪法者,咸阳越武称神枪(注○19),与兴平侯平西、泾阳李邦彦,递传三支,留传至今。至平凉邓木林、山西黄三、渭南常金秀、歧山蔡顺义及扶风张化龙(注○20)等都于当时颇负盛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