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被发现80周年 珍稀“四绝”展大唐雄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是佛光寺‘四绝’,也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现存古代木构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标本。”佛光寺讲解员罗艳平说。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的一部分,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珍稀唐代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80年前,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震动了中外学术界,让日本一些学者的断言不攻自破;如今,人们有幸能够真切地感受这座1160岁唐代古建折射出的大唐风韵,使人肃然起敬、回味无穷。

 

  1937年6月,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莫宗江、纪玉堂等人一起来到山西五台山寻找佛光寺。当他们意外发现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年代后,高兴极了,梁思成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

 

  之前,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

 

  但梁思成始终有一个信念,相信在国内肯定还有唐代木构建筑的存在。他读了《敦煌石窟图录》和《清凉山(山西五台山)志》中有关佛光寺的记载后,决定去碰碰运气,并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建筑年代。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从大门迈入寺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处三层平台以阶相连的宏大寺院,而建于第三级高台上的就是雄健浑厚、豪壮宏伟的唐代建筑东大殿。

 

  仔细欣赏,东大殿灰瓦红墙,殿顶由硕大的板瓦铺盖,正脊两端是3米多高雄健的琉璃鸱吻。大殿内外,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各式各样,好似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根据不同的位置和作用,东大殿上的斗拱就有7种。”罗艳平说,中国古建筑上的门容易损坏,但东大殿保存了唐代原建大门,弥足珍贵。

 

  进入大殿,迎面展示的是35尊唐代彩塑。整组塑像以释迦牟尼为中心,呈左右对称格局,胁侍菩萨、供养菩萨、护法金刚、随从者姿势不同,服饰各异,表情丰富,呈现出佛祖说法的宏阔壮观场面。

 

  记者看到,塑像释迦牟尼旁的两尊胁侍菩萨均袒露胸臂和腹部,半身裙紧裹腹下部和双腿,绵软的罗纱微显“曹衣出水”之势。

 

  “唐朝开放大气。这些塑像体态丰满,部分菩萨还穿露脐装。他们的穿着饰物轻柔、有垂感,手帕褶皱流畅,感觉像风吹着手帕在动。”罗艳平说,遗憾的是,清代和民国时曾重绘,造成佛像色泽艳丽,但好在塑像的造型、神韵没有失去。

 

  抬头仰望,拱眼壁上是唐代壁画。由于年深日久,壁画颜色变得浅淡,有的已漫漶不清。罗艳平说,明间佛座背面壁画是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由于光线幽暗,又被土坯墙封护,发现时完整地保留了唐画原貌。

 

  “全殿保留下的唐代壁画虽然只有60多平方米,却是中国现存仅有的唐代寺观壁画珍品。”罗艳平说。

 

  记者随着罗艳平的手势抬头望,看到梁架上有四处唐代题记。这些题记均用黑色墨汁书写,现存状态较好,字迹较为清晰。“唐代墨书和殿外的唐代石经幢相互印证,成为大殿创建年代的重要佐证。”罗艳平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