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 扎根基层 河南博物院:有一种情怀始终如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讲团进校园

 

  今年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的主题河南博物院开展了六大板块10余项公众可参与的文化惠民活动。近年来,河南博物院依托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策划和实施系列宣传教育及惠民活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重要性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广泛参与 激发活力

 

  “每年‘文化遗产日’都可以参加知识竞答,获奖者除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及奖品外,还能参加现场抽奖,今年就抽取了8部华为P10手机大奖,现场参与者情绪高涨,这的确是激发全民参与文化保护的好办法。”第五届“中原文物网上有奖竞答”颁奖活动于6月8日举行,来自中国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网络安全学院的大学生王莉说。

 

  本届网上有奖竞答历时60天,引发近310万名网友关注,来自国内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加拿大的1.2万余人次参与。

 

  河南博物院新任党委书记万捷、新任院长马萧林出席颁奖仪式。竞答题来自河南博物院网《每周一品》栏目,针对网友、中小学生和军人、普通观众等不同受众群体分别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有奖竞猜和品鉴活动中来,工作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取网站答题、微信答题、纸质答题和展厅机器答题4种方法。除河南博物院的重点文物外,特别推荐与中原文化传承和“一带一路”主题紧密相关的文物藏品,引发读者强烈的参与和积极的讨论。

 

  中原文物网上有奖竞答活动自2012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积极探索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进一步增强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华夏文明知识传播的广度与深度。5年来,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答卷进行严格筛选、评审,选出竞猜达人、最佳老人奖、最佳童趣奖、最佳畅想奖等5个奖项。

 

  文化创意 推陈出新

 

  当前,在博物馆着力发展教育职能、努力实现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河南博物院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及河南省博物馆协会的支持下,培育出“河南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教育服务品牌,已连续组织实施5届大赛,具有引领性、持续性、探索性与创新性等特点。

 

  “2011年初河南省举办首届博物馆文创大赛,共征集来自省内参赛作品202件套。第二届大赛着重努力提升效果,征稿达601幅。第三届大赛开展新的探索,共收到全国参赛作品1601件套,是前两届大赛作品总数的两倍。”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说。

 

  文化创意大赛是河南博物院在新领域的探索之路。经过不懈努力,又接连举办第四届、第五届。“百汇地杯”第五届文创(陶瓷主题)设计大赛在总结前4届经验基础之上,尝试由文化公司进行专业化大赛宣传和运营,进一步拓宽博物馆文创事业社会化发展的路子,影响力波及河南、山东、天津、北京、辽宁等15个省和直辖市。

 

  第五届大赛持续创新,设立了“概念类”与“产品类”两种奖项,让公众有更多选择,成为参赛者。大赛至5月18日截止,历时近3个月,经权威部门相关专家的论证和评审,共产生106件获奖作品,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产品类、概念类各2名,三等奖产品类、概念类各3名,产品类特别奖2名,优秀奖产品类、概念类各10名,网络人气奖产品类、概念类各10名。此外,郑州轻工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还获得了团体奖。首次设立的20名网络人气奖是大赛在评审上的推陈出新,采用占有一定权重的新媒体网络评选方式展现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新面貌。

 

  培育品牌 扩大影响

 

  河南博物院有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华夏古乐展演、中原国学讲坛、历史教室等一系列的教育品牌。

 

  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是河南博物院“年龄最大”的教育品牌,几十年来,他们以各种形式送展览走进校园、企事业单位、军队,在推广博物馆服务理念、帮助公众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8日,宣讲团应邀做客郑州轻工业学院,宣讲团专家团员徐蕊和宣讲团讲解团员共同为师生们送上了“大汉霓裳——汉代服饰的研究与展演”专题讲座。徐蕊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个时期服饰考古资料的发现情况,汉代服饰款式、形成及发展变化等知识,通过结合汉代社会背景启发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精髓的理解,感悟汉代服饰的艺术魅力。讲座强调阅读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其关于中国服饰考古学研究的方法更是吸引了同学们,让大家对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讲解团员结合汉唐历史背景精心编排的舞台剧《画中仙》,语言通俗幽默,表演精彩传神,让在场的大学生惊叹:“原来博物馆教育活动这么有趣,古老且时尚,我们闲暇时又多了一个可去的地方。”

 

  华夏古乐展演也是河南博物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教育品牌。6月10日,华夏古乐团推出了“丝绸之路与中原”主题公益专场展演活动。骨笛的清越渺然、陶埙的如泣如诉、青铜编钟的庄严肃穆……一件件凝聚古代和现代智慧结晶的复原古乐器让观众领略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深邃,而《瑞鹧鸪》等曲目则再现了唐代包容开放的盛世之音,让现场观众真切感受到了中原音乐与西域文化的完美融合。“如果不是亲耳听到,很难相信8000年前的河南音乐水平如此之高。”演奏会现场,几位来自新疆的观众交口称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