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皇宫 见证了历史的傀儡皇帝宫廷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以其多重内涵、独特价值,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的垂死挣扎,更见证了日本侵略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血腥与残暴,是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警示性纪念地之一。

 

  伪满皇宫旧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比较完整的宫廷遗址之一,也是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最典型的历史见证。

 

  伪满皇宫遗址核心保护区现存文物建筑多处,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主要有缉熙楼、东御花园、西御花园、同德殿、书画楼等,是溥仪及其眷属的生活区。外廷区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宫内府等,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此外,还有建国神庙、植秀轩、畅春轩、中和门、洋膳房、中膳房、御用汽车库、马厩、跑马场、花窖、禁卫军营房、近卫军营房等附属设施。

 

  伪满皇宫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 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 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

 

  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1934年到1940年这7年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伪满皇宫建筑风格古今并陈、中外杂揉,具有典型的殖民性特点,在建筑风格上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社会状况。

 

  伪满皇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以其多重内涵、独特价值,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皇帝的垂死挣扎,更见证了日本侵略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血腥与残暴,是中国近现代殖民文化的典型警示性纪念地之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