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敦煌展览将亮相不二艺术画廊

不二艺术画廊将推出艺术家毛春海的大漠敦煌个展,展出他近两年创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春海:大梦敦煌 展览海报

 

  毛春海:大梦敦煌

 

  开幕式:2017年6月24日,周六15:00 - 17:00

 

  展览日期:2017年6月25日 - 7月15日

 

  展览地点: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北楼 A105

 

  出品人:陈奕霏

 

  艺术指导:文夏

 

  视觉设计:王摩西

 

  不二艺术画廊将推出艺术家毛春海的大漠敦煌个展,展出他近两年创作的三十余幅架上绘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他目前主题明晰、提炼传统的演化轨迹:不仅对敦煌佛像的描绘越来越个性,更对那些具有显著中国书画及工具特征的方式有着极浓厚的兴趣。

 

  对毛春海来说,佛像绘画首先是他对宗教的“理解”与“陈述”:矿石材料的勾勒赋彩、截取的佛像头部的旷达线条、一如看空的侧头、一如宁静的悲苦……在这些苍茫却又有如沉寂的宗教景象中,总是自然流露出其对当下复杂深沉社会的感慨与焦灼。

 

  从最初有对标本化的鱼的形象的刻画,到后来关注敦煌风格佛像的主题趣味或经文的自在体验的日常生活,再到近期将虔诚的佛教形象截取为明确的佛头像的图像化提炼,毛春海笔下的佛像,其实都是一个不动不昧的见证者眼中的时光变迁。在无尽“繁华”摧毁了种种有着鲜明意义与价值取向的牟利时代,这些“形象”正是一个精神失语时代无奈观察的言语。

 

  毛春海近期创作的观音系列、《释迦摩尼》等作品,以其历史明确的宗教意味、传承而睿智的敦煌姿态,以及古朴而简拙的成熟气度,将中国“80初艺术”新生代的关注方向体现于斯。

 

  展览前言:

 

  实在、忠实与灵魂升华

 

  敦煌,对于游客大概不过仅一景点,而于艺术家则有着纯粹乃至于神圣的意义。那曾被埋藏于黄沙之下的洞窟,凝聚着居住在这片大地之上的人们灵魂的归宿。佛教文明的传播沿丝绸之路,从古印度至中国而后达日本,莫高窟不仅于宗教层面,更将具有时代性的艺术风格、艺术方式以及人文情怀保留至今,成为世界瑰宝。对于艺术,它更如一个松散各地及各时代群体的心意汇集之所,将中国的宗教艺术推至一次高峰。

 

  毛春海大概是我认识的人中,从名字到人都实在得不能更加的艺术家;毛家,春天,出生在上海,如此简单,如此不做作。他所关注者也实在不过与他相关的存在罢了。从他去年对鱼冷漠与荒芜的表现,以及今年所作的大漠敦煌系列佛像。实在与他的印证是不求画面内容的丝毫升华,也不予以对所见的偶有丑化,于他而言,实在正是所持的态度。莫高窟的佛像,经历了多个时期,自公元4世纪起,直至14世纪,其中艰辛蹉跎,但闻空窟中骸骨,也能想见当时虔诚态度之坚定。毛春海的佛像正源于莫高窟,其实在正与莫高窟各个时期佛像刻画如此一般,胡人似胡人,汉人则汉人,特点明晰,而不加窠臼,不以美诱人,不好甜腻人。不修饰的实在,其实是修饰后的实在,是对内心的再次涤荡,是回归于世界实在的真实视角。

 

  绘画艺术在画面形式上难以脱离于点、线,这两者恰恰是平面视觉审美中的细胞组成,是基础,是灵魂,却是精神的外在。忠实于绘画所用工具的所能与可能,是选择了平面表现的艺术家须得趟平的征途。毛春海的大漠敦煌系列佛像,在线条上忠实于毛笔所能表现的东方感觉,在线条的处理上,似粗糙实考究。画最怕不过功夫后的拙劲,大概在敦煌的那段废寝忘食,也是他苦心于对前人伟大成就的崇敬心情所致。

 

  像是崇高,是寄托,宗教是心灵的留存,而造像于艺术家更是灵魂的升华,我们不能排除造像史上其所内涵的功利性,但也不可否认此中所蕴含的虔诚。历史上的东西方多有于像的灾祸,实在是多种原因所致的于文化艺术的牵连,像本无罪,心何所往。

 

  文夏

 

  2017年6月7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