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西怀到何刚 文物保护需要更多人参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月16日,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发出一则消息:深切悼念文物捐赠者何刚同志,近期将在北京为其举办追思会。

 

  事情回溯到30多年前。1985年,河南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村民何刚,在老家建房挖地基时挖出一个大缸,内装“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等19件造型华美的元代银器。他拒绝了文物贩子高价购买的诱惑,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极大地填补了故宫的文物收藏空白。近日,何刚在一起工程事故中不幸遇难。

 

  消息传出,一时间引发了无数人在网上点蜡烛、送鲜花表示对何刚的悼念和致敬,网友们纷纷评价:平凡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壮举;有人盗墓,有人捐赠,相比之下,更显何刚品格高尚……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文物保护、文物捐赠等问题的高度关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据今年4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显示,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作为国家主要的收藏机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可移动文物数量最多,共计4196万件,数量占比65.49%.馆藏来源主要是旧藏、征集购买、考古发掘、接受捐赠等。

 

  博物馆、纪念馆接受社会捐赠是其丰富和完善馆藏不可或缺的渠道。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依法保护文物意识日益增强,个人、企业等主动捐赠文物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武则天金简,其发现者是登封县农民屈西怀。1982年5月,他在上中岳嵩山采药时在山顶峻极峰的石缝中发现了这片金简。经专家鉴定,这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它的发现为了解唐代的历史风貌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当时,屈西怀捡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文物贩子来到他家要求购买这件宝物,价格从1000元开到十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但屈西怀坚定地拒绝了文物贩子,将金简交给当地政府保护。

 

  那么,哪些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如何鼓励人们捡到“宝贝”时主动捐赠?

 

  对此,记者咨询了法律人士。根据我国的《文物保护法》,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缴,使文物得到保护的,由国家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业内人士认为,接受文物捐赠的馆藏单位要形成规范的做法,比如捐赠品无论出现在什么地方,包括陈列室、举办临时展览、出国展览甚至图书出版,都要把捐赠者的姓名标示出来,以体现对文物捐赠人的尊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