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物部门考证年余,金华历史往前推一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

 

  长山县,是金华在汉代时的旧名,以县东北长山为名。汉献帝初平年间,从乌伤县(公元前222年建县)南部划分一块区域出来,设立长山县,县域大致含今天的婺城区、金东区和兰溪市。

 

  东汉末,会稽郡西部都尉治所从钱塘县迁至长山县;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前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长山县为其郡治。自此,以长山县域为金华一带行政中心的格局便一直延续至今。

 

  一个博物馆展陈疑问,引发一场历时一年多的考证

 

  “为什么博物馆展陈中‘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乌伤县西部置长山县?而我在《康熙金华府志》中看到的是:‘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为何二者相差一年?哪个说法是正确的?请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2016年4月23日,金华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在“金华文博微政务”微信群里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承想,这一课题引发了一场全局上下长达一年多的讨论和考证。

 

  早在2015年,汪希燕就有了这个疑问。她发现,无论是市博物馆馆陈资料、政府网站的介绍资料,还是网络上有关金华历史沿革的资料,都不约而同地显示:“东汉初平三年”。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几乎等同于盖棺论定了。事实果真如此吗?直到她翻到了《康熙金华府志》。

 

  是《康熙金华府志》错了,还是以往的资料错了?191年还是192年,究竟哪一年才是历史的真相?她对所有文物局专家表示,这是金华历史,一定要搞清楚,必须严谨对待,不能将错就错。在这个疑问浮出水面后,市文物局很快将其正式列入月度工作计划、年度课题计划。为了还历史一个真相,汪希燕带领徐卫、徐进、蒋金治、徐峥晨等多位文物局专家,开始了一项旷日持久的研究。

 

  在团队中,徐峥晨最为年轻,80后文物研究者,山西大学考古系硕士,也是市文物局近年来引进的人才,很快成了团队骨干。团队成员们新老结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正是在这种浓厚的研究氛围中,今年5月,这一课题获得了重大突破。

 

  专家们在收集和整理馆藏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长山县的设立时间,一说汉献帝初平二年(191),一说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历代史料记载确实有争议。因此,一段时间以来,研究人员搜集整合了大量相关古籍史料,对这一存在了1500年之久的历史谜案进行系统性地考察,以期找出“长山县诞生时间之谜”的真相。

 

  6月5日,市文物局针对“长山县、金华郡设立年代”召开专家讨论会,一份题为《乌伤析长山时间考》的研究报告新鲜出炉,研究成果首次正式公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文献资料全面,考证过程严谨,得出结论科学,认定长山县的设置时间是“东汉献帝初平二年”,将金华这段历史往前推了一年!

 

  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谜案:两种说法僵持不下

 

  研究发现,这场争议最初始于南朝,蹊跷的是,争议没有定论,因而在以后的史料记载中,有的说是191年,有的说192年,或兼收二说,莫衷一是。这场争论就这样持续了1500多年。

 

  想要考证这一历史谜案,首先需要梳理相关史籍记载情况。关于这一争议,历史上的史料编撰者自觉地分成了两派:汉献帝初平二年,“二年说”自成一派;汉献帝初平三年,“三年说”是另一派。

 

  关于此二说最早的记载,分别见于《后汉书》和《宋书》,宋(含宋)之前的相关记载,报告整理出五条,每条都有逐句摘录,分别来自于《越绝书》《宋书》《后汉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

 

  分析摘抄语句后发现,《越绝书》载“乌伤县常(长)山”,说明了长山县与乌伤县有关联,但未说明设立长山县的时间。《后汉书》和《太平寰宇记》支持“三年说”,《宋书》和《元和郡县志》则是“二年说”的忠实拥护者。这就好比投票判输赢,两派各得两票,一票弃权,2:2,势均力敌,谁都没讨到便宜,难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

 

  研究人员没有灰心,继续寻找线索。他们发现,两派的争斗竟有规律可循,泾渭分明。明以后金华府志的编纂均采纳“二年说”,如《成化金华府志》《万历金华府志》《康熙金华府志》《光绪金华府志》等。自清代起,金华下辖各县县志则均采“三年说”:如《道光金华县志》《光绪金华县志》《光绪兰溪县志》《光绪浦江县志稿》《义乌县志》。除此之外,《敕修浙江通志》也采纳了“三年说”。

 

  其次,大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长山县设立时间存在二说,并非个案。东汉顺帝永建四年至献帝初平三年间,共新设六个县,分别是始宁、永宁、安吉、原乡、长山和新安。六县中除安吉、原乡、新安外,其余三县设置时间均存在二说。三县设立时间的史料来源,大多集中在《后汉书》和《宋书》,两书的年份记载截然不同,究竟该信谁?

 

  《英雄交争记》记载不一定靠谱

 

  《后汉书》是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纂的,原书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最先注此书的是南朝梁人刘昭。《后汉书》有关长山县的记载,是在“郡国四—会稽郡—乌伤”条目下的注解。注解引用了《英雄交争记》中的一句话:“初平三年,分县南乡为长山县”。

 

  《英雄交争记》在传世过程中,历经《汉末英雄记》(隋书·经籍志)、《汉书英雄记》(新唐书·艺文志)、《英雄记》等名。再后来,这本神秘的书籍就失传了。

 

  《后汉书》(《续汉书》)引用这本书的文字是否准确,我们不得而知。如今,我们虽无法看到此书原貌,但《三国志》一书中大量的注释来自《英雄交争记》,这本书的史料价值如何?从《三国志》可窥一斑。

 

  《三国志》中,关于孙坚之死的时间记载,是初平三年。《汉纪》《后汉书》《吴录》《资治通鉴》等书,则认为孙坚死于初平二年。《英雄记》中则记载:“坚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说法相对非主流。

 

  研究人员发现,涉及吴地(长山县属吴地)之事,《英雄记》在记载时间上与其他典籍有所出入。原因何在?从《英雄记》作者王粲的经历上找到了佐证。王粲是山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平二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并未得到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王粲归降曹操。

 

  研究认为,《英雄交争记》一书不仅书名多次变更,作者也有变更,先是“王粲撰”,后变成“王粲等撰”;王粲当时身在魏国,却写远在吴地的事件,异地记录,真实性存疑;他未得刘表重用,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重要的官府文书,关于朝廷设县置郡的重要举措,他因此后知后觉。

 

  此外,从遗文内容来看,《英雄交争记》记叙的是汉末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生平,也即纪传体类文学著作,并非正史。王粲等人根据自己的见闻记录了历史的若干片段,是一部既有一定史料价值又富有文学趣味的作品。因此,《英雄记》的记载不一定靠谱,“三年说”也未必站得住脚。

 

  “二说之争”:《宋书》可信度更高

 

  再回过头来看《宋书》,是南朝梁沈约撰写的。沈约曾主政金华(当时称“东阳郡”)。研究人员经过考证,发现一个巧合:沈约出守东阳时(494-496),正是《宋书》八志修撰的关键时期。他在修撰《宋书》时,作为一方父母官,对于东阳郡历史想必是格外关注的,甚至了如指掌。

 

  然而,他仍在《宋书》中写道:“长山令,汉献帝初平二年,分乌伤立”。同时,说到存在争议的永宁县时,他却毫不避讳地说:“永宁令,汉顺帝永建四年,分章安东瓯乡立,或云顺帝永和三年立”。对拿捏不准的事实,他也是采纳各家之言。报告称,可见,对于长山县的时间,历史上有争议,他并未提及“三年说”,这说明沈约对“二年说”有十足把握。

 

  研究人员表示,沈约在修撰《宋书》时,不仅参照和借鉴了前朝史料,更因其曾出任东阳郡太守,使得他在当时较任何人都有机会接触到长山县的相关历史文字资料,也因此佐证了“初平二年说”的可信性和真实性。

 

  一个是远居魏国的游子,一个是一方父母官,对于长山县的论述,谁说的话更可信?市文物局专家们很有信心地表示,长山县的建立时间,更倾向于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也就是说,历史上多部史料的作者都被误导了。而这桩历史谜案的真相,通过金华市文物局的不懈努力,终于水落石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