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弦子舞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19 所属地区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四川省巴塘县 申报日期 2006
弦子,又称“谐”、“叶”、“巴叶”,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由男子演奏。弦子舞,也常称为“弦子”,是在乐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弦子舞分布于西藏东部及云南、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表演时由男子拉弦子,女子舞彩袖,随着弦子节奏的变化,歌声舞姿变化多样。弦子的歌词大部分为迎宾、相会、赞美、情意、辞别、祝愿的内容;曲调繁多,歌词丰富,舞步多变。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舞姿重在舞靴、跺脚,显示豪放粗犷之美;女子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
“弦子”藏语称“嘎谐”,又称为“谐”、“叶”、“巴叶”等,意为圆圈舞,属藏族三大舞种之一。它流行于西藏东部及云南、四川、青海藏族聚居区,以四川巴塘弦子最为有名。巴塘县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这里古代属白狼国地,白狼国的“白狼歌”是一种诗、乐、舞一体的礼仪歌舞,巴塘弦子为其后世遗风。经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
巴塘弦子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集在“林卡”(林中空地)或坝子跳起弦子舞,男女不拘,人数不限。弦子音乐一般分前奏、间奏、尾声三部分,音乐柔中有刚,优美抒情,节奏富于舞蹈性。
巴塘弦子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结晶。巴塘弦子舞中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2000年5月,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着几千首曲目的巴塘弦子成为了藏族民间音乐的最大宝藏,它是保存最完好的藏族音乐的“活化石”,其音乐和唱词已经渗透到了藏族其他各种文学艺术当中,保护巴塘弦子对于保护藏族歌舞艺术、研究藏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