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讲述西子湖畔的丝绸故事

      “真是太美了!”走进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不管是外国友人还是国内游客,都会被幽雅的环境和丝绸的美丽感染,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国丝绸博物馆自2011年起就启动了收藏、记录当代服装与纺织时尚的工作。2016年,随着新馆改扩建工程的完工,中国丝绸博物馆又把打造“互联网+丝绸文明(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提上议事日程,从教育和文创两方面开展了中华丝绸文明价值挖掘及传播服务示范等工作,发起并建立了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以丝绸文化遗产为核心进行研究、传承、创新和推广,为国际同行特别是丝路沿线国家提供共享、交流、合作的研究平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两年,从大型展览和学术会议,到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建设和文化产业建设,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丝绸为纽带,以时尚为元素,架起了“一带一路”的文化桥梁。
 
      “我是研究丝绸的学者,从业30多年,一直有个丝绸复兴梦。我每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一些建议,很多与文化遗产保护有关,与丝绸、丝绸之路有关。”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心目中,中国丝绸博物馆更应该把讲好丝绸故事、传承丝绸文化、打造丝绸品牌作为己任,努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后参与了丝绸之路沿线遗产的保护及其他相关世界遗产的保护,还承担了赴俄罗斯、德国、土耳其等10多个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丝绸展览的工作。此外,《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出版和敦煌丝绸修复项目、马圈湾出土汉代丝绸研究项目、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出土丝绸研究项目,使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国际舞台频频亮相出彩。
 
      2016年9月22日,在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第一次年会上,来自15个国家30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丝绸之路纺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形成了加强丝路之绸研究的共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丝路之夜:从丝绸到跨文化对话”系列活动是中国丝绸博物馆一个新的尝试。从2011年的“发现”、2012年的“穿越”、2013年的“新生”、2014年的“筑梦”到2016年的“化蝶”,从“蛹”的挣扎到破“茧”化“蝶”,再到嫩翅试飞,中国丝绸博物馆历经了风雨洗礼,完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嬗变。如今,“丝博之夜”已成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主打品牌,2017年开始,每个周末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正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和国际友人走近丝绸,走近丝绸之路,走近“一带一路”。

责任编辑:杜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