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馆演绎丝路传说 150件文物将展至9月9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无边无际的沙漠,风尘仆仆的行者,满载丝绸的骆驼长队……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一条重要长廊,在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不计其数的宝藏。今天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昨天,由甘肃省博物馆、无锡博物院主办的《丝路传说——甘肃省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西二展厅开幕,150件(套)丝路文物再现了穿越千年的不朽传说。

 

  古代丝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遗存

 

  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和打通了横贯亚洲内陆东西交通的通道,自此,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将神秘的东方古国与遥远的欧亚大陆连接起来。东西方之间突破束缚,频繁交往、互相促进,展现了繁荣和活力,大大丰富并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营,使甘肃在汉唐时期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和窗口,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灿烂、特色鲜明的历史宝藏。

 

  为让更多人了解丝路历史,《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展》开始在全国巡展,无锡有幸成为其中一站。甘肃省博物馆遴选出馆藏“丝绸之路”文物近150件(套),集中对外展示陇原大地多彩的文化遗存,揭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文化贸易交流的辉煌成就。展出的文物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宋元时期,甘肃省博物馆历史部馆员、该展相关负责人米毅用“时代的延续性”跟“突出中西方文化交流”来概括这次展览的最大特点。

 

  半山文化的双耳彩陶壶、西周时的铜尊、战国的蜻蜓眼琉璃珠、汉代的云龙纹漆耳杯、魏晋的壁画彩绘砖、南北朝的彩绘木立俑、北魏的带座铜立佛像、北周的石造像碑、隋代的《缘生论》、唐代的三彩男骑马俑、宋代的浮雕拴马图墓砖、辽代的镂空凤鸟纹金冠、元代的八宝护法图唐卡……一件件文物从质地、工艺到样式无不映射出丝路的开拓、繁盛与延续。

 

  雷台汉墓及铜奔马“马踏飞燕”

 

  展出的文物中,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值得一看,它出土于雷台汉墓。汉王朝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打通、维护丝绸之路,清除匈奴对西域的奴役,扩大与西亚及更远地区的交往。雷台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一个村,1969年,当地人打地道时,发现了一座大型砖室墓。墓葬虽多次被盗,但遗存仍很丰富,出土有金、银、铜、铁、玉等器物共200多件,其中,有一组神态各异的铜马,其中一匹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铜奔马。

 

  铜奔马的作者别具匠心、技艺超绝,居然让支撑马身全部重量的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身上,其他三足腾空,形成了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腾飞之势(见图)。这一艺术形象构思奇特、造型优美,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堪称中国青铜艺术的极品。郭沫若对这件文物关注有加,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旅游局正式将铜奔马定为中国旅游标志。从此,铜奔马声名日炽,成为轰动世界的文物精品。

 

  今天,“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早已超越了其作为交通线的定义,成了一种开放、包容、平等、互惠、共赢的精神象征。中国所提出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使本次集中展示古代丝绸之路上华夏与世界交流的文化遗存,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展览将展至9月9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