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更换多处栏杆遭质疑 被指破坏宫殿建筑原有风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针对有网友发文质疑故宫慈宁宫、乾清门附近的室外鎏金文物原有金属栏杆都被换成了汉白玉栏杆,认为新的栏杆与故宫旧有栏杆风格接近,容易让观众产生这本来就是故宫建筑原貌的错觉,破坏了宫殿建筑原有风格。昨天故宫博物院特别发布了情况说明。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此次更换的石材栏杆,设置于慈宁宫、乾清门区域,是采纳观众来信意见形成,更换目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室外文物。由于有部分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会越过栏杆触摸文物,原有铜制护栏不能阻止这类有害于文物安全的行为,为保护故宫室外鎏金文物,促进景观和谐,经研究决定将原有的铜质栏杆统一更换为石材栏杆。

 

  据悉,该石材栏杆原料为白色大理石(又称“汉白玉”),产自太行山麓,色白纯洁,质地上乘。故宫博物院多次走访,反复论证,最终选定该处石材产地,并采用传统工艺制成栏杆。石材栏杆与文物不接触,与地面不生根,可随时安装,随时拆除,整体观感庄严肃穆,与故宫整体景观基调统一。

 

  石栏杆是我国传统建筑最常见的组成部分,既可作为栏杆围护,以免发生危险,又可以起到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的作用。所谓“玉砌朱栏”,指的就是汉白玉制作成宫殿中的石阶和护栏。如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故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而成。

 

  故宫博物院在此也呼吁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关爱故宫世界文化遗产,杜绝不文明参观行为。无论设置何种型制的护栏,都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今后,随着观众参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确保文物能够得到更好保护的情况下,故宫博物院将酌情拆除护栏设施(太和门铜狮的护栏已经拆除)。

 

  此外,据介绍,被更换的金属栏杆并不是文物,而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于保护文物,防止不文明行为而增设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