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旗锣鼓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陕西·西安·周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西安市周至县 申报日期 2007
渭旗锣鼓是周至县二曲镇渭旗村的传统保留节目,源远流长,俗称“威风锣鼓”,古称“击鼓刺秦”。关于“击鼓刺秦”的传说,现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来自“荆坷刺秦”的典故,据说是为了纪念不畏凶险,敢于拼搏的英雄荆坷而编排的鼓谱。另一种说法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征战,秦王每每出兵时,即击鼓助威,鼓舞士气,从而战无不胜,力挫群雄,一统中原。
据渭旗村老一辈人讲,渭旗村原名边墙号,村子分南北两头,建有关公庙一座,每逢庙会必耍社火、敲锣鼓,鼓谱带有武功风格,当时锣鼓队只有十余人。自今二十多年,阵容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发展自现在二百余人,演奏技术日臻提高,服饰、器具不断更新,成为周至锣鼓的代表之作。
渭旗锣鼓经过历史的沿革和演变,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有用养分,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但其强劲、粗犷、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基本特征保留不变。
渭旗锣鼓基本表演人员150人,另有50人为更换替补人员。表演形式在传统的鼓、钗、锣基础上,又增添了夹板舞、伞、扇舞、绸舞、长号等内容。表演一般分三个章节,第一节为开场锣鼓,又为战前锣鼓。第二节为对弈锣鼓。第三节为喜庆锣鼓,又为凯旋锣鼓。鼓声欢快明朗,喜庆热烈,为兵将战捷庆贺之鼓。
渭旗锣鼓在周至县锣鼓表演中属姣姣者,深受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文化艺术界的好评。曾多次参加省、市大型会议、庆典表演等,曾荣获省、市民间艺术锣鼓大赛一等奖;两次赴人文始祖“黄帝陵”参加公祭庆典等。曾受到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省内外40余家专业媒体的详实报道。渭旗锣鼓是一种土生土长,原汁原味、老百姓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劳动人民在农忙闲暇之余、喜庆丰收、节日庆典时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对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