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实物粽子长啥样?700年前南宋古墓出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远早于宋代。粽子古称“角黍”、“筒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 台媒称,中国大陆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正展出一对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距今已700多年,号称是全球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实物粽子,吸引不少民众慕名观赏。

 

  台湾“中央社”网站5月31日报道,江西省德安县城郊1988年9月出土一座完整的南宋砖石古墓。墓主是江西武宁人周氏,是南宋新太平洲通判(官名)吴畴的妻子,也是“世界最早实物粽子”的发掘地。

 

  在墓中,周氏右手拿1根长40公分的桃杖,上面繫有2个菱形粽子。粽子长6公分,宽3公分,外皮为粽叶,由苎麻捆扎而成。

 

  德安县博物馆副馆长邱文斌说,墓中发现的这2颗粽子,显示墓主人离世时正好没有赶上端午节,后人就包2个粽子供她享用。此外,2个粽子成双成对,也象徵吉祥如意。

 

  他表示,这对出土于南宋古墓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据考证,这是目前中国及全球发掘出年代最早的实物粽子。“这个粽子的工艺,保持着江西地方传统特色,做法跟现在的粽子比较接近。”

 

  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远早于宋代。粽子古称“角黍”、“筒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传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