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春牛舞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20 所属地区 广西·百色·西林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西省西林县 申报日期 2006
舞春牛,作为一种牛文化,属农业文化的范畴,至今在田林县壮族民众中仍一直被保留着,也是其春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春牛”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表演时,一般有锣鼓队、舞蹈队配合,形成春牛队。锣鼓队由唢呐师、锣鼓手、琴师组成。锣鼓队在前,随后是灯牌,也叫香亭,其正面绘一“牛像”,后面嵌“春”字,两侧配吉语对联,还有四盏春灯,灯面饰以浮雕“龙凤呈祥”等图案、“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吉联,灯内插蜡烛;春牛居中:两人饰牛,其中一人舞牛头,另一个扮牛身,依阴阳年分围裹相应颜色的外披。设两个牧童,他俩穿白边开襟牧童衣,手执牛鞭,不时规范着牛的型态和指引春牛走向。随后就是渔翁、樵夫、农人、书生各一人。渔翁是白鬓黑发老人,豁达、开朗而风趣,执鱼杆,背鱼篓。樵夫穿束腰短襟,拿刀斧,挑柴担。农人背木犁,赤脚短衣。书生文质彬彬,持书阅卷。再有一个男扮的村姑,挑牛草、饭桶。还有一个男扮的老太婆,手摇烂蒲扇,滑稽、花俏,人称老茶婆。村姑、老太婆在队里穿行不定,互相逗趣或调逗。有时还有庄公、管账,穿马褂,拿算盘和账本。牛队一路行来被主人迎进厅堂;舞蹈队在后,依次到各村表演。先由春牛在场上绕圈、刨蹄、晃角、甩尾、滚泥,动作较为简单,接着由舞蹈队表演各种农事活动,青年以木叶伴奏。厅堂上,春牛合着鼓点拜天地、拜东主,到厨房、猪栏、牛圈巡拜,一路念叨:“凶神恶煞、猪邪牛瘟远走他方。”这叫做“参神”。舞毕,村人往往端来香茶、糯米粑粑等加以慰劳。其间,东家不断燃放鞭炮。鞭炮一响,牛队又舞蹈不止,直舞得春牛趴在地上起不来,引得人群阵阵欢笑,山野田间溢着喜气。
演毕,往往已是五更鸡叫了。东家茶果酒菜招待,直喝得神昏颠倒,这才又到各处叩拜,这叫“回神”。回神结束才结队离去。
据说,民间舞了春牛,一可风调雨顺,二可国泰民安,三可做官连升,四可四季平安,五可五谷丰登,六可六畜兴旺。随着时代的发展,舞春牛已增添上新的内容,用来歌颂新社会、新生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