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如何做到以情感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纪念馆一般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地,如何以情动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到过国内不少于100家纪念馆,很多烈士牺牲得很悲壮,事迹很感人,但是在展陈的形式上,在讲解的气氛的构造上,在讲解人本人受感动的程度上能做到让很多的参观者感动的纪念馆的数量不是很多,讲解能感动人的讲解人员也不多。聊城孔繁森纪念馆是少数的一个。

 

  山东聊城孔繁森纪念馆做到了“感动一阵子,记忆一辈子”的效果。2004年,我去过一次,时间很紧张,去之前,当地的同志告诉我,要准备好,会流泪的。参观的时候,看到孔繁森跪别母亲的场景,真的是禁不住流泪了,同行的同志和一起参观的同志也都流泪了。我当时觉得,孔繁森纪念馆很有水平。当时的孔繁森的纪念馆是聊城烈士陵园的骨灰堂改造的。10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又参观了不少的纪念馆,真正感动的还是很少。2017年第二次去孔繁森纪念馆,建筑的形式、展陈的形式、展陈的手段也变化了,同样也是让人流泪。在门口,我遇到从莘县来的女同志,年龄有40多岁,是和孙女一起来,她们也说很好,莘县是孔繁森工作过的地方。

 

  我分析了,孔繁森纪念馆能做到感人,大致原因就是做到了四点:一,参观有仪式感,有被悲壮氛围的营造。进入大厅对孔繁森的塑像三鞠躬,多数人很快进入一个肃穆的状态;我们开会都有一个气氛,不能嬉笑,不能电话等,在孔繁森纪念馆也是这样,参观点人自觉的不在里面打电话、大声说话等;我感到,我们很多的纪念馆没有这种仪式感,这是教育效果没有达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二,讲解词讲大的背景,也讲小的细节,小的细节往往是参观者容易体会到的,比如第二次进藏,跪别老母亲的对话,很动人,为老母亲买的拐杖也很感人,孔繁森喜欢摄影,展出了孔繁森的摄影作品,也让大家看到多方面的孔繁森;高杉馆长对历史细节把握的比较多,他说,淮海战役解放军和支前民工的比例是1:9,战士吃的粮食,很多粮食袋上面还有牺牲的民工的鲜血。我想知道了这些,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执政者民心向背的理解,就更具体化了。三,纪念馆不断的搜集孔繁森的遗物。高杉馆长介绍说,目前已经拍摄了20多人的口述记录片。我们要感动参观者,首先要让我们自己的员工被感动。我们组织纪念馆员工到海拔6000米的阿里地区进行口述历史的记录工作。亲自体验了阿里的艰苦。很多人看到,西藏的湖泊是瓦蓝的,其实水是不能喝的,看到节日盛装的藏族同胞,但并不会看到平时的藏胞,很多人很多天洗不了澡。内地去的很多人到藏民的家里,还是感到艰苦与恶劣。对孔繁森工作环境的亲自体验,是讲好孔繁森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现在很多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没有到事件发生的场地看过、体验过,这不利于他们讲好故事。比如长征沿线的很多纪念馆,对上下历史节点的认识不清晰,就是没有到实地看过原因。四,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影视的形式、场景复原的形式。在抚顺雷锋纪念馆,我第一次听到了雷锋的声音,感到很真切,同时也感到雷锋境界之高,2017年我第一次看到孔繁森的视频,听到孔繁森的声音,这是很大的收获。(聂晓民文/图)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