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国遗迹天水木门古道的前世今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为三国古战场的木门道,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木门村,俗称“王家铺峡门”。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山川》曰:“木门,西南九十里。汉丞相射死魏张郃处。”木门村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嘴梁。两山对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线,中间是一条宽约50米的峡谷,稠泥河自北向南穿峡而过静静地流入西汉水,形成一道天然门户,故而得名。峡谷地势险要,窄处只有一小道可通,荆棘遍地,怪石峥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地关于木门道地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古时这里森林茂密,盛产木材,人们砍伐贩运必出此道,故名曰木门道;另一说则是据《后汉书·段颎传》记载,东汉建宁二年夏,“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颎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今红河)结为木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由此可知,木门古道得名于东汉,当分上木门和下木门。上木门在今秦州区秦岭乡虎林村之峡口,俗称“虎皮沟峡门”。据我82岁老父讲,此峡门早先两山相合无路,人只可顺河跃水而出峡谷。解放后几次炸山修路方才扩大了缺口。但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处绝佳景观,炸山采石延续了五十多年,将虎皮沟堡子山破坏得满目疮疤,时至今日仍未停止。下木门指今木门村附近,俗称“王家铺峡门”,保护的较好,但就奇险程度,上木门胜于下木门,两地相距30里。

 

  现在的藉罗公路(天水秦州区藉口镇到礼县罗家堡),路线和木门古道基本相合,穿越上下两木门。

 

  张郃,字俊义,河间鄚人(今河北任丘北)。先属袁绍,官渡之战投奔曹操。曹操非常器重,与韩信归汉相类比。之后征袁潭,破马超,平张鲁,击孙权,屡建奇功。成为和张辽、徐晃等齐名的魏“五子良将”。诸葛亮北伐时,张郃领兵抗之,先败马谡于街亭。

 

  因街亭之败,诸葛亮上表自贬,但此战却成就了张郃的赫赫威名。此役之后,诸葛亮费尽心思所造成的大好形势顿时全部丧失,不得不退回汉中。诸葛亮出祁山最成功的一次,却以张郃的胜利而收场。

 

  而张郃随后又领军讨平了叛魏应蜀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街亭之战后,张郃协助曹真统领关中诸军,成为蜀军的劲敌。当年冬,张郃督关中诸军至荆州伐吴。诸葛亮利用关中空虚之机复出攻陈仓,“帝驿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作为外姓将领,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这在曹魏建国以来绝对是未有之事。而之后的事实,也验证了张郃熟知兵机:“因问郃‘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尽管张郃已料到了陈仓之战的结果,为使明帝安心,他还是晨夜进军,“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陈仓围解,张郃被召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司马曹真与大将军司马懿。这个名号应该是夹杂了种种含义的,“车骑”是对左将军的提升,这本是一直以来行伍出身的外姓将领在曹魏政权下从不曾达到的高度,而“征西”既是一个军号,又隐含了对张郃长期以来在西线诸战,特别是街亭之战中立下功绩的感念。这几种复杂的感情夹杂在一起,便产生了“征西车骑”这样一个前所未有又威武无比的军号。在曾经共同奋战的同辈人逝去后这么多年,张郃才达到他的最高点。

 

  而张郃在诸葛亮眼里成了可怕的对手,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复仇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魏明帝派司马懿督军迎战蜀军。诸葛亮命王平率部攻打祁山,自己亲率主力在上邽一带打败了郭淮、费曜的军队,并准备和司马懿的主力决战。司马懿知道蜀军锐气正旺,但缺乏粮草,急于速战。于是命士兵凭险坚守,不得出战。诸葛亮用退兵之计引诱魏军出战,魏延、高翔领兵大败魏军。但由于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因遇雨而难以如期抵达,于是,从而使诸葛亮又一次失去了占据陇右的机会。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大军撤退时,为了防止司马懿追击,他命杨仪、马忠两人带一万名弓箭手,去木门道两侧的山头上埋伏,又令魏延和关兴二将断后,向木门道方向退却而去。司马懿根据探马的消息,料定诸葛亮粮草缺乏,大军已退,决定派兵前去追赶。司马懿询问诸将谁敢前去追击。先锋张郃愿意前往。司马懿怕张郃性子急躁,担心吃亏,张郃却坚持要去,于是司马懿派了5000精兵让张郃先行,火速追赶蜀军。

 

  张郃在中途碰到魏延和关兴二将轮番阻挡,并口吐狂言,辱骂张郃。张郃愈加愤怒,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张郃在天黑前赶到木门道中,突然一声炮响,两边山头上木头石头一齐滚下,张郃和百余个部将被堵在木门道中,进退无路。张郃被乱箭射中右膝,死在了木门道。

 

  罗贯中笔下张郃之死似乎是他急躁冒进,咎由自取,但在《魏略》却有被司马懿所误的说法:亮军退,司马宣王(司马懿)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陈寿《三国志》对张郃的评价很高:“郃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虽如此,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张郃终没有摆脱木门劫数,魏国一代名将就在区区木门陨落了,着实令人叹之。

 

  不管怎样,张郃死于木门道是不争的事实。今稠泥河谷有木门村正是此河谷为木门道一段的有力佐证。旧方志记载,民间传说的木门道所在地言之有据。借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事,小小的木门道便和诸葛的神机妙算、张郃的有勇无谋一起被载入了史册,而木门道东侧张家坪出土的魏蜀时期的箭头、刀矛等兵器,也成为了当年在木门道激战的佐证。如今,斯人远去,关隘犹存。

 

  原秦城区政府早在1996年确定木门道为三国古战场遗址并于同年8月所立“三国古战场遗址——木门道”石碑一块,2002年由当地乡贤孙执中发起,本着良好愿望,通过民间集资的渠道,修建了气势恢宏的“武侯祠”,并请著名学者霍松林题写了《木门道》三个遒劲大字的石碑,于10月立于祠前,此乃实为弘扬三国文化、发展旅游业、造福桑梓的大好事。如今的木门道武侯祠重顶飞檐、殿宇巍峨,树木葱绿,奇花异草,姹紫嫣红,沁人心脾。而张郃的不凡事迹,却在初夏的风中消散无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是,在中国,凡是诸葛亮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后世都建有武侯祠,究其原因是“羽扇纶巾”已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所有的人都需要智慧的力量。据天水方志记载,天水原先有两处武侯祠,一处在今玉泉观,惜于文革时拆毁。现时天水城里的武侯祠已荡然无存。木门道武侯祠的重修足以证明,诸葛亮留在天水人心目中的地位依旧是崇高的。

 

  历史烟尘扬起的时候,天地间轰响着电闪雷鸣、鼓声呐喊,山川里充溢着刀光剑影、飞火流矢,有人居高临下俯视,有人仰天长叹饮恨折戟,一时间风云激荡万物慷慨,宇宙中所有的英武雄壮之气似乎都在那一刻聚集于此……如今这一切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帷幕无声地轻轻落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今我站在这片土地上,闭目凝神之际,还能依稀听到那排山倒海般的金戈之声吗?还能恍惚看到那穿行于山野荒草间的古代将士吗?

 

  直到前几年,当地农民耕种时还不断有古代兵器被翻出泥土,最多的是箭镞,间或也有其他玉器等,星星点点不胜枚举。那些古老的物件沉埋千年后在太阳光下散发着幽幽青光,也散发着因时间隔绝已久的,如丝如缕的古意。大约除了文字记载,历史就只能以这种方式让后人触摸它了。

 

  现在木门峡谷中仍存有传说是当年蜀军布阵的伏兵湾、拴马湾,还有张家坪、张郃墓。西边平缓的地面上,有一块8米高的鼓形小山石,成椭圆形,人称石鼓。相传为诸葛亮在山顶指挥作战所用,后因贤相长逝巨星陨落而自坠谷底。另外离石鼓不远有一土堆小丘,形如巨钟,故称土钟。

 

  阴历五月的秦州大地瓜果飘香,景色宜人,天空高远而碧蓝。然而漫山遍野蓬勃生长的大树小草、绿叶花朵和庄稼,又分明无处不在地张扬着生命的鲜活。饱经沧桑之变的木门道,如今笼罩在宁静的祥和之中,一派田园风光。勤劳的木门道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使古老的关隘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庄稼五谷丰登,惠风细雨诉说着大好年景,只有在路边石碑上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木门道,才让人想起鼓角争鸣,喊声连天,刀光剑影的遥远战事……

 

  这就是木门道,一场大战之后保持了1700年宁静与安详的神奇土地,一块引人浮想联翩的梦幻之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国旧事已灰飞烟灭,但许多新“三国战事”又徐徐拉开了战幕。一系列与三国有关的文化争论也渐成风潮,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新一轮的讨论热潮,而秦州境内的三国遗迹木门道,天水和礼县就此争论不休,在这些相持不下的争论中再次会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