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千年保国寺:见证建筑文化海丝传播史
图为保国寺内景。(周建平 摄)
被称为“江南一绝”的古建瑰宝保国寺,是宁波城市的重要文化遗存,1961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国寺始建于东汉,名叫灵山寺,至唐朝时被毁,后来复建被赐名保国寺。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保国寺大殿,穿越千年沧桑,依然巍然屹立。从建筑史上来说,大殿的木作工艺手法与中国第一部建筑典籍、宋代的《营造法式》有诸多相似之处,有的甚至成为《营造法式》的孤例,但它的建成比《营造法式》成书早90年,为《营造法式》奠定了基础。
去年,保国寺和天童寺、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等一起,作为申报城市之一宁波的遗产点,被列入我国申遗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首批名单。“保国寺大殿不仅是11世纪中国南方木构建筑的唯一遗存,更见证了区域建筑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书记、副馆长徐学敏说。
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木构宗教建筑体系第一次完整地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到宋元时期,影响了韩国高丽时代(凤停寺、浮石寺、修德寺等)和日本镰仓时代(东大寺、建长寺)。自古乃“海道辐凑之地”的宁波在宋元时,地理优势开始凸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中日、中韩贸易的枢纽港。
徐学敏介绍,明州是当时我国港口和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建筑技艺一脉相承的造船技艺便率先经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为随后的宗教、建筑等文化交流提供了必要的交通工具。当宋元时期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时,宁波地区的宋代佛寺建筑也对日本及韩国的佛教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保国寺大殿作为现存唯一的该时期实物遗存,对比同时期的日本木构建筑遗产,特别是禅宗样建筑式样,在建筑式样、梁架结构、细部装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对比于保国寺大殿同时期的韩国木构建筑遗产,尤其是柱心包建筑式样,其斗拱布置方式也有诸多共同点,带有明显的中国宋代该地区建筑特色。徐学敏说:“明州本地的工匠甚至直接参与建造日本寺院,日本奈良东大寺就是其中一例。”
保国寺的寺院建筑布局,完整地保留了对日本佛教建筑影响深远的“山门—佛殿—法堂—方丈”这一传统格局。因此,保国寺大殿堪称苏浙地区木构建筑文化影响日韩的实物例证,是11世纪东亚建筑文化交流圈建筑营造技艺的杰出典范。
早在2013年,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就围绕建筑文化对外交流为核心,与日本奈良元兴寺文化财研究所等机构结为国际合作友好单位;2015年,应邀赴日举办展览季与演讲会,向日本民众普及和传播宁波优秀的地域传统建筑文化。此外,通过官方与民间的双重渠道,以“古建文化”为媒,开展双方人员交流参访、信息资源共享、理念技术互鉴。“今后,对于保国寺来讲,随着‘海丝’申遗工作的实质化推进,我们既面临着重大机遇,又必须接受新领域拓展的挑战,一方面必须以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和普世化价值的标准,以‘最少干预’为原则和‘预防性保护’为理念,确保保国寺的原真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十分紧迫地通过多课题、广层面、跨领域的实证性学术研究、国际化项目合作,在建筑材料(如梅园石、桧木等)、建筑技艺、匠师传承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拓展和凸显保国寺的遗产价值和人文内涵体系,并通过博物馆的专题展示、社会教育等途径加强传播与传承,让民众共享东方建筑文化所承载的‘匠韵’‘匠意’‘匠心’和‘匠哲’,厚植宁波地域文化的历史基因,为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目标和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出符合自身定位的不懈努力。”徐学敏说。记者 陈青 通讯员 曾楠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