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民间文物“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要让文物活起来,就必须走创新之路,走互联网+文物教育+文物文创+文物旅游之路,将沈阳文物事业的发展和文物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创新成果为支撑,依托文物信息资源,让国有、民间的文物相互促进,着力在发展融合型文化产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同时,加大博物馆建设力度,扩大展厅面积,增加文物展品种类和数量。

 

  可移动文物是指能收藏的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单位是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或民间收藏等。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7200多年的人类史,2300余年的建城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物宝藏。只有让文物真正以生动的形式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文物的有效作用,推进沈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百年大钟讲述历史   5月19日上午,记者在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岳士社区广场,看到一口重达200公斤的大钟悬挂在新建的钟楼里,透过大钟斑斑锈色,我们感受着时光的痕迹。

 

  黄家街道负责文保工作的副主任廖春伟告诉记者,我们所站之处,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锡伯族西迁沈阳出发地。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开始后的三年中,锡伯族由吉林省伯都纳艰苦迁移,先后到达现居住地沈阳城北,从此在这里披甲屯田。因为,锡伯族主要信奉喇嘛教和萨满教。所以村里开始建设庙宇等,但准确年代已无从查考。当时,村里的寺庙建筑有东西两座殿堂。东殿称老爷庙,西殿称天地庙。庙宇围墙高大。东南角矗立着雄伟的钟楼,西南角矗立着鼓楼。村的寺庙名叫永光寺,和沈阳东塔寺庙同名。如果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算起,永光寺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香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初期,庙宇被全部拆除。时至今日,只留下了清光绪七年(1881年)所铸造闻名十里八村的这口“岳士屯永光寺钟”,见证了永光寺的难忘历史。

 

  这口钟,是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据了解,沈阳市在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在沈北地区共发现了九口大铁钟,而且经专家认定,全部为三级文物。

 

  廖春伟告诉记者,该村原来叫岳索孤家子。后来改名为岳士屯。听老人讲,因离村西六里之遥,有一个锡伯族村落叫大孤家子。由于官家下发公文时常把这两个孤家子弄混,所以村子就改成现在的名称。

 

  当地村民、65岁的鄂绍文说,他小时候,村里有事就敲钟。虽然大钟被挪过几次,但村民们对大钟都特别爱护,一点也没有受损。

 

  记者在沈北新区文体局文物所,发现在一个小仓库里,也存放着一口铁钟,文物所负责人周宏说,这是在普查时从村里发现的,为了防止失丢,暂时在这里保管。

 

  正在区文化馆展室里展出的一个250公斤重铁钟,也引起记者的注意。它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制作的,十分精致,上边还铸有西游记人物形象。从钟的铭记上可以知道,造钟人叫付云山。

 

  区文体局副局长韩劲松向记者介绍说,此次全区对基层民间村屯的文物普查十分深入,发现了九口清朝铸铁钟,都被专家认定为三级文物。为了更好保护它们,区相关部门专门成立了文物看护小组,文物看护员实行24小时看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做到不损不丢。   文物普查惊喜发现   截至目前,沈阳市已经登记造册的可移动文物60031件/套中,有一级文物237件/套,约占总数的0.39%;二级文物2650件/套,约占总数的4.41%;三级文物17960件/套,约占总数的29.92%.其中,国有文博部门收藏占绝大多数,而在基层的乡镇街道也新发现了20件/套。有意思的是,正是通过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使民间不少文物浮出了水面,大部分被定为三级文物。

 

  记者从沈阳市文物局了解到,根据国家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2013年10月25日,沈阳市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在组织保障、资金支持、通力协作、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铁西区、法库县、新民市等13个区、县(市)按照普查工作要求,全部组成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通过普查,除了专业博物馆藏有大量文物之外,也在沈阳基层有了一些惊喜发现。包括清光绪四年黑林子关圣帝君庙铸铁钟、市燃气有限公司石狮子、同泽女子中学东北虎标本、大东区民国立式木质大衣镜、苏家屯区白清街道办事处清康熙白清寨石碑、浑南区桃仙街道办事处清光绪六年闵指挥屯关帝庙铸铁钟等,都被定级为国家三级文物。其中,市燃气有限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冯庸大学的遗物。冯庸大学建于1927年8月,其原校址位于现在铁西区滑翔小区一带。“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冯庸大学,将其改建成飞机修理、试飞机场。如今,冯庸大学教学楼等已无存,只有位于新华路市燃气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成为其遗存物。据说,这对石狮子为张学良所赠,在其底座可见“冯庸大学校成立纪念”“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八日”等字样。

 

  同泽女子中学的东北虎标本也与张学良有着密切联系。该校于1928年3月1日诞生,张学良将军亲自题写校名,冠以“同泽”,旨在鼓励莘莘学子。张学良在张氏帅府大青楼的白虎厅击毙杨雨霆和常荫槐后,便把白虎厅里原放置的东北虎标本赠送给同泽女中,以示对学校的偏爱。

 

  记者在沈阳市文物局了解到,全市在文物信息采集登录阶段,还组织专业力量先后对张氏帅府博物馆、辽中区文物管理所等53家文物收藏单位进行离线采集、在线录入、照片拍摄上传、单位信息填报、审核人及录入员信息上报等一系列工作,并进行现场指导和服务,保证各单位可以独立完成录入工作。同时,及时解答在文物采集录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同泽女子中学、沈阳燃气公司等八家基层的文物收藏单位12件/套文物藏品,市普查办派专人,帮助他们直接采集录入,提高工作效率。为保证文物数据质量,对于每个审核评定都有审核评定小组成员签字,数据审核做到了谁审评谁负责。在普查过程中,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将文物认定和定级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沈阳市馆藏三级文物定级工作方案》和《沈阳市馆藏文物定级评审鉴定书》,建立了疑似文物认定和定级的工作流程。从2014年4月开始,先后组织省市文物专家共计104人次,对新乐遗址博物馆和沈阳文研中心等六家文博系统收藏单位提报的1483件/套疑似文物,对沈阳大学、沈阳铁路图书馆等28家非文博系统基层收藏单位提报的194件/套疑似文物,进行了现场认定和定级。   沈阳市博物馆正在筹建   记者了解到,除了沈阳基层的一些单位外,在民间也有许多可移动文物。有人估计,沉积于沈阳民间的文物,少说也有数万件,而且地域文化特点明显,多为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内容。如何让这些藏于民间的文物也都活起来,为社会大众所用,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民间文物应该有一个展示平台才行。

 

  沈阳现有53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库房面积28551.88平方米。可问题是,沈阳馆藏文物已达到六万余件/套,而目前国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图书馆的展厅面积有限,只能展出少量文物,使大量的文物珍品长期存放于库房之中,无法实现文物功能的有效发挥,而民间更是将大量的文物存放在家里,孤芳自赏,造成了文物资源的极大闲置和浪费。

 

  市文广局领导告诉记者,目前沈阳市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计划将存放在仓库中多年的大量文物展示出来,其中重点展出考古、民俗、清文化和工业文明等内容,充分利用这次文物普查成果,让深藏在乡间、厂区里的文物活起来,发挥文物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中的应有作用。作为国有博物馆的一种补充,民间藏品也必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民间收藏家吐露心声   沈北新区文体局副局长韩劲松告诉记者,一座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中国锡伯族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但让他有些难心的是,这么大的博物馆如何征集文物?而沈阳著名收藏家张广胜的一番话,让韩劲松的心有了底。张广胜表示,他会发动全国收藏界的朋友一齐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收藏家张广胜向记者吐露了心声,他特别愿意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物拿出来展示。据了解,目前,张广胜已为全国十余家抗战博物馆提供了数千种藏品,其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两件一级文物就是张广胜提供的。现在,他手中还有两万余件抗战题材的珍贵藏品,完全可以支撑一个大型博物馆的展出量。像张广胜这样的收藏家,沈阳还有数位。他们向记者表示,如果沈阳北大营博物馆建成,他们会提供大量实物展出。存于民间的文物还有一个困惑,那就是,藏品往往捐给国有博物馆后就能定为三级、二级甚至一级文物,要是放在自己手里就是一般的收藏品。所以,能为民间文物定级也是收藏家们一种期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