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物保护进入智能化时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前从西藏拉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获悉,为有效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能力,拉萨市文物局今年计划投入300余万元,在全自治区首次启动RFID智能电子标签及恒温系统建设,这项技术将在小昭寺安装使用,并逐步向全区文物保护单位推广,使西藏文物保护进入智能化时代。

 

  拉萨“三大寺”之一的小昭寺,建于公元7世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各个殿堂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据拉萨市城关区文物局局长于志华介绍,由于寺内文物存放区和僧众生活区混杂在一起,文物保护缺少有效的技术防护手段,因此建设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极其重要。

 

  “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须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于志华说,RFID智能电子标签主要是针对小昭寺内的可移动文物,通过设备与文物的拴、挂、箍形式,让可移动文物拥有电子身份证。如果发现有人触碰了文物,手机会立即收到信息,并直接报警,工作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排查。这套电子标签在不破坏文物本体和原有存放环境的情况下,对寺庙主体建筑及寺庙文物进行有效的监控,为文物管理保护提供一套高效、快速、准确的信息化系统。

 

  据了解,整个项目共分为两期,项目一期主要目标为建设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以及配套的APP平台,项目二期是在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恒温系统及周界防范系统的建设,并将周界防范系统与小昭寺文物安全监控平台进行系统集成。(记者尕玛多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