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欢乐多:古钱币像铲子 “关老爷”扭腰卖萌
说起博物馆以及博物馆里的展览,尤其涉及古代珍品时,可能大多数人脑海里会蹦出这样的情景:雕像们目视前方,人们瞪大眼睛观摩艺术品,配上略微昏暗的灯光,展厅内一派幽深气息……实则不然。如果你仔细了解,就能发现看似严肃的展品可能超级有趣……
比如,记者近日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与首都博物馆(以下简称首博),发现其中一些展览并非那么“一脸严肃”。在国博,除了“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蜡像艺术展”依旧颇具人气外,像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也值得细品。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比如商时有“阿文绶贝”,还有一种形似西瓜刀的“刀币”,齐、燕、赵等国使用过;一些形似“小铲子”的货币叫做“布币”,差不多直到汉武帝时期,“五铢钱”才有点后世朝代“孔方兄”的模样。
看着千奇百怪的货币,二十岁出头的吴明(化名)惊讶地张大嘴巴,“以前没见过实物,真想不到这些贝壳、小铲子也能当钱花。要是现在还流通的话,那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我岂不是土豪了?不用去上班,天天捡贝壳”。
在走廊公共区域的一排艺术品也十分吸引眼球。一尊栩栩如生的“大座虎”让不少参观者流连忘返,大座虎五彩斑斓,两只眼睛生动有神,既憨态可掬又虎虎生威。
旁边表情“萌萌哒”、一身是戏的“关公像”则引来了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在北京工作的刘静(化名)特意趁着休息时间来国博看展览,“这应该是有名的凤翔泥塑吧。外形跟以前的关老爷很神似,但是神态更生动活泼,双手圆嘟嘟的,扭着腰特别萌。”
还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刘静就爱逛博物馆,国博、故宫、首博……说起最近的各大展览,她如数家珍,“国博的‘大英展’、故宫的一个‘珍宝展’,都太好了。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第一时间过去”。
“其实我不太懂专业的欣赏方法,就是喜欢看。”刘静回忆,当初火爆的石渠宝笈特展,自己就是排长队大军中的一员。有时候为了求一个安静的参观环境,就专门挑中午人少的时候去,“没想别的,就是觉得饿着肚子也要看”。
而当记者来到首都博物馆,发现这里人气最旺的是“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其中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遗址、墓葬、窖藏出土的瓷器为特色。
不出意外,记者看到了乾隆时期的“紫地珐琅彩花卉纹瓶”,以及一尊“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不光名字拗口,纹饰、色彩都十分繁复。
“我看过好几个展览,乾隆爷时代的瓷器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特别扎眼。”来观展的老张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这个‘六方瓶’吧,是那会九种夹层玲珑瓶里的一种,看着颜色俗艳俗艳的,但成型工艺特别复杂,很难做出来”。
听到记者称赞他“懂得多”,老张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就是爱逛博物馆,专看瓷器展。逛得多了,可能知道的也就多了点儿”。
在走访上述博物馆时,记者还碰到了两位来北京旅游的老人。一位66岁,一位63岁,他们说,自己专程来国博看一个展览,“我们都是奔七十的人了,但基本出来旅游,都会来博物馆看看”。
由于年龄原因,完成既定目标后,两位老人就只得坐下休息。在他们眼中,文物值得品味,里头的故事太多太多,会越看越觉得有味道,一件展品就值得看半天,“年轻人出门旅行看风景,老年人看味道——那就是看文物最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